東吳四大都督誰的智慧更勝一籌?

五金員工陳可為


智慧這個詞,過於籠統,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有時候不能像遊戲裡面一樣數值化,所以不能完全的橫向比較,但我們結合歷史,大致可以看看他們在都督這個位置上的表現水準

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若以歷史表現來看,當然是陸遜第一,周瑜第二,魯肅第三,呂蒙第四

這幾個中,呂蒙相對來說段位稍低,那三位如果算是100分,他大概只有九十五分左右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戰略眼光和格局不算大,早期的呂蒙不喜讀書,只能算一員武將,後期孫權勸學後,開始向智勇雙全方向發展,但起步太晚,比起另外幾位自小飽讀兵書的人自是差了一籌,他一生高光時刻就是偷襲荊州,活捉關羽了,這一戰沉重打擊了蜀國,也表現出另一個事實:正面交戰,東吳無人有信心擊敗關羽

魯肅,真正第一個提出三分天下理論的人,比諸葛亮還早,東吳最具戰略眼光的人,堪稱中流砥柱,也是四大都督中唯一一個善始善終的人,但看歷史,似乎他的黃金搭檔周瑜死後他的進取心不足,為人開始平淡低調,似乎有意不再展現他一身所能

再說周瑜,赤壁之戰的實際指揮者,戰略眼光獨到,胸中有大局觀,可惜病死,他若晚死幾年,劉備能否入川還真是未知數,排名在陸遜後面不是因為能力不如,而是因為壽命太短,一身才華沒有來得及發揮出來,他與魯肅的搭檔,是東吳最強搭檔,他若不死,在魯肅輔助下,孫權以江東為基,由南統北,未必沒有希望

最後說陸遜,這個人是四大都督在位最久,活的最長的一個人,踩在劉備的威名上位,又是江東本地大家族之一,可以說他基本上是展現了自己一身能力,但同時,受限於江東本地士族的身份,進取心也不足,沒有想過幫助孫權爭奪天下 ,只想守江東自保,後期插手奪嫡風波,被孫權派人罵死,一代名將,竟至於此,也是可悲可嘆


過盡飛鴻矣


魯肅智謀更勝一籌,魯肅不僅僅是軍事家、將帥、都督,更是政治家,戰略家,謀略家,站位高,眼光遠,社稷之才,非其他三人可比。


天淡林空


孫吳有四大都督,誰更厲害呢?

一,魯肅雖然是第二任都督,但是,他是四個都督中最厲害的一個。應該靠在首位。

1,魯肅堅持孫劉聯盟,這是東吳的大方向,孫權再與劉備諸葛亮歪纏,這一點與魯肅一致,一輩與蜀國聯合,這是大決策,大方向。

這是吳國賴以存在的最明智的對外關係。魯肅與諸葛亮的關係好,加深了這層關係。孫權最看好的就是陸肅分得清楚輕重緩急。拿捏得準大勢和圖存方向。他最先提出孫劉聯盟。並且幾次溝通孫劉間的關糸,消除隔閡,巧對關羽,終陸肅一生,這關係沒有惡化。

2,魯肅應對關羽有奇招。關羽在荊州傲慢無禮,看不起東吳的任何人,認為人家是鼠輩,與東吳的關係非常的僵,無論如何說,對東吳都是一種威脅。關羽的強大,已經使曹操和孫權感到不安。面對這樣的一個人,魯肅還是對付得了關羽,認為關羽"不足畏懼",魯肅把住了關羽傲慢自負的弱點,在夷陵之戰前,把東吳與荊州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安定。

3,魯肅在赤壁之戰前後,維護了締結和維護了孫劉聯盟關係,一致對曹操進行打擊。是堅定的主戰派。這與孫權的思想是一致的。這是東吳的基本國策。

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之周瑜

周瑜在東吳的舞臺上,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出身與孫策魯肅等等人差不多早,所以,受到孫家的特別關照。周瑜的貢獻,就在於赤壁之戰。在這之後,周瑜要去邊遠的地方伐劉璋,顯然是對劉備不友好,表現出小家子氣,容量太小,用國家大事賭氣。所以,侷限性支配了周瑜短暫的一生。周瑜的能力有限,又把眼睛死死地盯著荊州。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劉備關羽發生矛盾。劉備既然是借,人家沒有說不還。所以,操之過急,把自己給累死在荊州問題上。他在處理荊州問題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比魯肅的層次低。

三,喜歡學習的吳下阿蒙——呂蒙

魯肅之後就是呂蒙了。

呂蒙的主要貢獻,是替孫權把荊州給收回來了。儘管手段有一些不光彩,但是,荊州的歸屬權歸了孫權。這就是呂蒙的貢獻。但是,呂蒙收回荊州的代價非常地高。破壞了孫劉聯盟。搞出了嚴重後果。為了挽回損失,孫權把荊州以及其他的東西還給劉備。說明,荊州在孫權手上也不是非常重要。與孫劉聯盟而言,孫權看重的還是聯合抗曹。如果呂蒙長點腦子,見好就收,又何至於死得慘。

呂蒙的作用,侷限於荊州,沒有考慮到大局。所以短命死了。

四,夷陵之戰成全的少年將軍——陸遜

陸遜是第四任都督。在陸遜當都督的時候,荊州上游極其附近地區叫西陵。這是北抗曹操,西拒蜀國的戰略要地。陸遜駐紮在荊州,一般認為,陸遜是在防守西蜀。因此,陸遜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西陵方面度過的。他的作用比較三個前輩而言,陸遜是差遠了。

孫吳四個都督,魯肅在前,周瑜次之 ,至於呂蒙和陸遜,如果從戰術而言,還是值得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