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鄧艾的偷渡陰平關能夠採納,而魏延的子午偷襲計劃卻被否定

為什麼鄧艾的偷渡陰平關能夠採納,而魏延的子午偷襲計劃卻被否定

魏延

三國志記載,魏延在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經常建議自己和諸葛亮分兵行動。據《魏略》記載: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而諸葛亮認為此舉過於冒險就沒有采納。為此,魏延常常感慨:諸葛亮過於膽怯,而自己的才能不能夠充分發揮。人們對於這個計劃討論很多,稱魏延的計劃為:子午谷奇謀。

幾十年之後,鍾會和鄧艾帥大軍滅蜀,鄧艾向鍾會建議: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裡,奇兵衝其腹心。也就是滅蜀的關鍵行動——偷渡陰平關。

我們不難看出,魏延和鄧艾的計劃都是出奇制勝,都很冒險,但是同樣的收穫卻是非常豐厚。但是鄧艾的計劃能夠成功,而魏延的計劃卻被摒棄。這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鄧艾的偷渡陰平關能夠採納,而魏延的子午偷襲計劃卻被否定

鄧艾

大環境的不同

鄧艾偷渡陰平關的時候,魏國已經攻佔了漢中。漢中對於蜀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曹操攻佔漢中的時候,剛剛拿下四川的劉備非常驚慌,當時劉備和孫權因為荊州的歸屬產生了軍事摩擦,雙方在長沙一帶對峙。但劉備聽說曹操佔領了漢中,連忙和孫權言和。《三國志》載: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因為漢中,劉備甚至連荊州都可以不要。漢中對於蜀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鍾會奪取漢中的時候,其實已經宣佈了蜀國滅亡的倒計時。雖說姜維暫時將魏軍擋在劍閣外,但是肯定無法擋太久。鄧艾的偷渡陰平關其實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對於局勢而言不會產生什麼改變。也就是說有沒有偷渡陰平關,蜀國都要滅亡,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

而諸葛亮北伐的情況,魏國的實力處於巔峰時期。魏延的計劃即便成功了,攻下了長安城,但是必定要面對魏國軍隊的全力進攻。諸葛亮也只能阻擋西部郭淮曹真的軍隊,對於從潼關和武關進入的軍隊諸葛亮也只能望洋興嘆。那麼這些軍隊只能靠魏延一個人阻擋。魏延能夠支持多久?長安城畢竟對於蜀國的軍隊沒有歸屬感,對於長安來講蜀國是入侵者,必然會奮力反抗。可以參考當初馬超奪取長安城,最後也是隻身逃到漢中。從一介諸侯成為降將。

如此一來,魏延是內憂外患。敗亡只是時間問題。我相信諸葛亮也是看到了這點,於是就沒有采納。

對於失敗的結果的接受能力不一樣

對於軍事行動,歷來是先算敗後算勝利。對於鄧艾的偷渡陰平如果失敗了,對於魏國來講只能算一次小小的軍事失利,於大局不會影響。而且,鄧艾的地位在魏國也不高,如果兵敗身亡,魏國損失也不大。從後面鄧艾的下場我們也不難看出。

但是魏延是蜀國碩果僅存的沙場宿將,如果魏延被困在長安,魏國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諸葛亮救還是不救? 如果救,魏國將蜀國所有的軍隊引入關中,來一個甕中捉鱉,諸葛亮的軍隊深入敵人腹地作戰,魏國根本不用正面和諸葛亮作戰,只要堵住退路,等諸葛亮糧草耗盡,魏國將不費吹灰之力解決心腹大患。而如果諸葛亮不救,對於魏國來講也合算,蜀國損失一員大將和一部分軍隊。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坐在什麼位置就會用什麼思維思考問題。諸葛亮是蜀國的實際掌控者,他要為整個蜀國的命運著想。而魏延只是一員戰將,他是用將軍的思維考慮問題,將軍的思維只侷限在戰場,不會考慮戰場之外的東西,因為他們的價值也只能在戰場體現,即便馬革裹屍,也是一種榮譽。也因為這樣,在諸葛亮否定了他的計劃之後,魏延抱怨自己才能不能夠充分展現。

為什麼鄧艾的偷渡陰平關能夠採納,而魏延的子午偷襲計劃卻被否定

諸葛亮

時間過了千年,如今的我們都站在上帝視角,一切成敗其實只是如同遊戲那樣。而不用揹負像諸葛亮這樣決策者一樣的壓力。因為諸葛亮不能夠接受失敗,而失敗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只變成了一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