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晚唐时期,唐帝国已经与开元盛世相去甚远,仅仅从漕运到长安渭河码头的粮食就能看出来,最高峰不过天宝年间的一半,这可不是长安人吃得少了,而是长安人口减少了,从长安发出的粮秣减少了。

经过唐武宗七年的治理,唐帝国开始中兴,宣宗在位十三年,也是兢兢业业,国力有所恢复,进攻不足但防守有余,这是唐帝国最后的辉煌。只要没有内乱,农耕文明的唐王朝对周围野蛮民族还是有优势的。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那时,唐王朝周围按顺时针,正北是刚刚和唐王朝共同瓜分回鹘的黠戛斯;东北是刚刚被丢掉的室韦都督府,以及渤海国,稍微近一些是唐朝治下的契丹和奚;朝鲜半岛上是新罗,西南是南诏,青藏高原上有吐蕃。

黠戛斯自称是大汉李陵后人,也是黑头发黑眼睛,以前曾经协助唐军共同对抗突厥。灭回鹘后主动与唐王朝通好,接受了唐武宗和宣宗的册封,于是北方基本没有战乱纷争。之前唐王朝曾经借用过突厥、回鹘、吐蕃平内乱,但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只有这个黠戛斯没有入侵过中原,可能真正是汉人后裔的原因。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室韦和渤海国远在东北,唐王朝已经鞭长莫及,他们也无法千里迢迢入侵中原。东北方向的麻烦是契丹和奚族,以前还有回鹘。这个方向二百年来唐王朝武将一直用来刷经验升级,安禄山就是在这里起家。

张仲武是当时的平卢节度使,掌军数十年,积功封为兰陵郡王,武宗期间多次大破回鹘、降服契丹和奚族。宣宗上台后张仲武又送了一份大礼,大破北部深山中的奚族部落。

北方、东北方向都已不再有威胁。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唐时契丹军队装备没有这么豪华)

唐初时云贵高原上的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建国,归附唐朝,曾和唐军共同对抗吐蕃。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转投吐蕃,中唐时期经过唐王朝几次打击,又重新归附唐朝,但屡有入侵行为。宣宗时期,加强了在南诏边境的军事存在,尤其在安南这片唐王朝最南方的领土上,打退了南诏数次入侵。宣宗死后,唐军在安南和西川几次大败南诏军队,雪了李隆基时期征南诏不胜的耻辱,南诏也就此衰落。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南诏就是后来的大理)

吐蕃和唐帝国纠缠了几百年,互有胜负。晚唐唐王朝全面进入战略收缩的同时,吐蕃也已经内乱严重、由盛转衰,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差。宣宗时期,先后有甘肃东部的三个州郡和七个关隘投降唐朝,之后还有南方的维州和陇右的扶州。

史书上对宣宗时期的一个大事件记载语焉不详,只是简短的说“沙州人张义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归于有司”。

张义潮是沙洲(敦煌)本地汉人,举兵反抗吐蕃,并将占领的十一个州郡献给了唐王朝。这是继安史之乱之后被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再一次回归唐王朝版图。张义潮守护河西地区二十年,收复凉州打通了与中原的联系,后来张氏后人也一直为国镇守河西。

可惜唐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能勉强维持这个局面,可惜了河西百姓一片苦心。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西北方向,受唐王朝羁縻但一直蠢蠢欲动的党项族,唐宣宗时期采取了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战略,起兵消灭平夏党项,招降南山党项,西北于是安定。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党项,宋时西夏前身)

唐宣宗时期对周边蛮夷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国内老百姓难得的过了十几年太平日子。《新唐书》对宣宗评价是“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大体上是说唐宣宗太精明了,对下过于严苛,哎呀老天爷啊,他之后唐朝就衰弱了!

除了“无复仁恩之意”这句我有不同看法之外,其他都说对了。对官僚阶层的仁恩就是对老百姓的刻薄,整治吏治不刻薄可不行。读史书就是这点有意思,同样的史实,不同人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晚唐宣宗时期的对外战争,唐帝国衰弱了也不是好惹的

(唐宣宗李忱贞陵)

唐朝人对周边这些蛮夷小国也是很无奈,高兴了就来朝贡,不高兴了就反叛。就像石头地一样,得到了没有好处,丢掉了不可惜。所以当时人认为,应当用文化来感召他们,用有信用的大臣抚慰他们,谨慎的防守边境来防备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来朝贡。

这种怀柔的措施叫做“羁束”。

在古代王朝出兵占领周围小国得不偿失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代各种规则制约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但要加上帮他们建设基础设施、开展贸易。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原创声明:本人作品为个人独立原创,每周一至周五《今日头条》首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的免费正版图片或原创图片,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