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西北的河西、陇右两镇精锐东调平乱,吐蕃趁机大举入侵,占领了唐朝西北大片领土,此地百万唐人沦入吐蕃统治之下,称为"落蕃人",处境悲惨。

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在吐蕃统治下的河西地区,吐蕃人也任用一些汉人,担任低级官吏,负责管理当地的汉人。其中,沙州是一个汉人聚集的城市,当地大族张氏,世代任职汉人都督。唐宣宗时,张议潮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职位,他看到吐蕃正在走向衰亡,就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统治,回归大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带领沙州汉人发动起义,一举驱逐当地吐蕃驻军,又经过十余年的战斗,攻克了吐蕃在河西的统治中心凉州。

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张议潮起义控制沙州后,便派遣使者与唐朝中央取得联系。他先后被封为沙州防御使,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张议潮率领的河西归义军,势力达到鼎盛时期,直接控制范围包括沙州、瓜州、肃州、甘州、伊州和凉州六州,其他诸多州县则处于回鹘、党项、龙家等部族割据状态。此时,张议潮的志向是恢复唐朝当年的"河西节度使"建制,彻底扫平河西割据势力,重现盛唐的辉煌。

不料,唐朝却开始猜忌张议潮和归义军。朝廷认为归义军势力过大是一种威胁,决定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首先,朝廷下令归义军退出刚刚收复不久的凉州,设置凉州节度使,从山东天平军调兵八千人镇守凉州,名义上是防备吐蕃残余势力,实际上是防范归义军。随后,唐朝又下诏将归义军的辖区从十一州缩小为五个州。

此外,唐朝对于刚从吐蕃奴役下摆脱出来的汉人十分不信任。在吐蕃崩溃之时,曾有大批汉人奴隶群起反抗,这些人被称为"温末人",他们成立了强大的武装团体,为归义军恢复西北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他们由于被长期奴化,文化习俗很大程度上吐蕃化了,因而被唐朝视为异类而排斥。

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张议潮希望朝廷能接纳这些人,恢复对西北的治理。他上书朝廷指出:这些被朝廷排斥的温末人其实原本是唐朝西北戍边将士的后裔,只是在安史之乱后沦入吐蕃被吐蕃化,朝廷如果能诚心接纳他们,他们就可以回归汉人身份,唐朝也就可以恢复盛唐时期对西北的统治。

但是,唐朝朝廷对于仍保持汉人习俗的张议潮本人和归义军都非常不信任,对于那些已经吐蕃化的汉人就更不能接受了。朝廷对于温末人的排斥,最终导致其与朝廷为敌,最后凉州也落入了温末和吐蕃的联盟之手。

而朝廷为了进一步削弱归义军,又下令张议潮召入朝,张议潮为表示对朝廷绝无二心,只得入朝为官,令侄儿张淮深继续统领归义军。而唐朝为了削弱张淮深对归义军的领导力,竟长期拒绝发给他归义军节度使印信。

唐朝最后名将,击败吐蕃收复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郁而死

入朝的张议潮最终在长安郁郁而终。之后,归义军内部发生索勋之乱,张淮深被杀,归义军势力大衰,各处城池纷纷落入回鹘、龙家等部族之手。归义军势力仅限于瓜、沙二州,彻底失去了统一河西的机会。而此时的唐朝,也走向了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