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難婦人挑著兩小孩,相士見後直呼: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

在一個軍閥混戰,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百姓為了活命,只能不斷的遷徙逃難,以躲避災禍。而在逃難的人群中,不僅有百姓,還有地主,甚至連將軍的家屬都在其中。一天,外族入侵,在河南到襄樊的大道,湧現出了一股長長的逃難隊伍。

相傳一位衣著普通但氣質又十分出眾的婦人也夾在了逃難的人群中。這位婦人肩上挑著兩個竹筐,兩竹筐裡坐著兩個小男孩。因為婦人是孤身一人,無人照料,所以整個人疲憊不堪,硬撐著艱難地行走。這時,有位相士擋住了婦人的路,並直挺挺的看著坐在竹筐裡的兩個的男孩。

逃難婦人挑著兩小孩,相士見後直呼: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

婦人見狀,不明究竟,便放下肩上的擔子擦一把汗水,怯怯地問相士:“請問仙人,有何見教?”相士拱手道賀說:“夫人好福氣!”婦女不高興地說:“賤妾因夫君身在行伍,正在軍中抗敵,無暇顧及家眷,我們母子三人出於無奈,只好逃難至此,衣食無著,性命難保,哪有什麼福氣,仙人何出此戲言!”

相士笑著說:“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婦女問其原因,相士仍舊只是微笑著,並未說話。隨後相士賙濟了婦女一些銀兩,叫她要好好撫養這兩個孩子,然後就走了。相士可能是太高興了吧,走時對著逃難的人群中唸了一句詩:“莫道當今無真主,兩個天子一擔挑。”

逃難婦人挑著兩小孩,相士見後直呼: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

說到這,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小孩是誰了吧。對,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俗稱趙大;一個是宋太宗趙光義,俗稱趙二。婦女自然就是他倆的生母昭憲太后杜氏,而杜氏的夫君趙弘殷那時還在領兵與契丹打仗,無暇顧及妻兒

這位相士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摶老人,他見過唐僖宗李儇,後周世宗柴榮,宋太祖和宋太宗。歷經唐、五代十國、北宋三個時代,活了118歲。據記載:“初兵紛時,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於籃避亂,陳摶遇之即吟道,‘莫道當今無真主,兩個天子一擔挑。”

在陳摶老人覲見柴榮時,曾被問及後周國運的長短。陳摶說了16字就走了:“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多年以後,當陳摶騎著騾子前往開封,快進城時聽說趙匡胤登基做了皇帝,他高興地手舞足蹈,大笑墜地,說道:“天下於是定矣。”這就是成語騎驢倒墮的來源,也可見陳摶老人對自己的預言成真極為高興。

逃難婦人挑著兩小孩,相士見後直呼: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

等到趙匡胤去世,趙光義即位以後,趙光義還幾次召見了已年過百歲的陳摶老人,並給他賜號“希夷先生”。當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時,趙光義都會找他進行諮詢。據北宋人邵伯溫所著的《邵氏聞見錄》記載:當陳摶奉命去見趙光義第三子趙元侃時,“及門亟還”,他並沒有見到趙元侃,而是走到門口就返回了,去向趙光義交差。

趙光義問其原因,陳摶回答道:“王門斯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意思是說:趙元侃家門口的僕人都是做將相的命,何必要見主人?言外之意就是,趙元侃是下一任的皇帝。趙光義聽後卻不以為然,因為趙元侃只是第三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

逃難婦人挑著兩小孩,相士見後直呼:了不得,一頭擔日,一頭擔月

皇位傳承是講究長幼有序,怎麼可能輪到他?而且那時趙光義是打算讓長子趙元佐做太子的,可是到了後來,趙元佐因叔父趙廷美被父親逼死而發瘋。當趙光義又打算立次子趙元僖為太子時,卻不料趙元僖忽然英年早逝。

長子發瘋,次子去世,最終趙光義只好冊立第三子趙元侃為太子。趙元侃改名為趙恆,就是宋真宗,果然被陳摶言中。(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