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境內為何生活著大批德國人?

twinsing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在蘇聯解體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有大約百分之六的人口是德國後裔,大約有100萬人。

很奇怪?

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大家生活在蘇聯時期,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在俄羅斯,有很多老人會說德語。

這並不稀奇,因為以前俄羅斯境內真的有很多德國人。

早在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掌權,就開始鼓勵德國人移民沙俄。

葉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德國的前身普魯士人,是一個公主。

掌權以後,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德國人比俄國人更為勤勞,也更有組織,很適合作為移民。

當時沙俄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連伏爾加河流域很多地區都沒什麼人煙。

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利用優厚的政策鼓勵德國人來這裡開荒,比如免除稅收、贈送土地、不需要服兵役、可以不信仰東正教等等。

當時的德國地區還是四分五裂,沒有統一的國家。這裡人口又比較多,土地較少,一些德國貧民出於生計考慮,就來到沙俄。

事實證明,沙俄有著實際上最為肥沃的土地,而且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於是,從18世紀開始,大量的德國移民陸續來到沙俄定居。

隨後的100多年,德國人開始在俄羅斯紮根,從上流社會到底層農民都有他們的身影。

其中,沙俄的官僚系統中,就有不少德國後裔的官員,尤其是司法領域。

俄國沙皇認為德國後裔官僚,做事更為嚴謹、有條理、不容易瀆職、不容易接受賄賂,對他們重用。

在小說《復活》中,聶赫留朵夫同沙俄司法系統打交道,發現很多官員都是德國後裔。

到了蘇聯成立的時候,境內大約有100多萬德國後裔,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並不算少了。

其中,開荒的德國農民,大部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

蘇聯成立時,在1918年10月,這些德國後裔成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獲得蘇聯認可。

1924年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屬俄羅斯聯邦,面積2.88萬平方公里,人口60.5萬人(1939年),其中德國後裔為40萬人。

很多蘇聯人認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幾乎相當於德國本土,他們說德語(當然也會)、看德國文字、房屋也完全是德國風情。

蘇聯容忍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的目的,是為了和德國搞好關係,將這個自治州作為一個外交的窗口。

可惜好景不長。

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以通敵嫌疑為名,將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摧毀。

這裡38萬德國後裔大部分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不毛之地,少部分流放到西伯利亞。

同時,在蘇聯其他地區還有40萬德國後裔,也大多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

這些德國後裔被強制參加勞動,活下來的也就三分之二而已。

直到戰後多年赫魯曉夫上臺後,才取消了他們的通敵罪名,卻不允許他們回到伏爾加河老家去。

蘇聯時期,刻意同化這些德國後裔,不允許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德語。由此,戰後出生的德國後裔的年輕人,很多同俄羅斯人沒有什麼區別。

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境內德國後裔總數為約200萬。

到蘇聯解體的時候,哈薩克斯坦仍然有100萬德國後裔。

有意思的是,此時的聯邦德國卻出臺了政策,允許這些人移居德國。

於是,大批德國後裔回到了德國,人口銳減一半以上。從85點到91年,每年有10到15萬德國後裔離開蘇聯。

到了1992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境內只剩下84萬德國後裔了,其中哈薩克斯坦境內還有30萬人。

這30萬人為什麼不回德國?

他們早已不會說德語了。

需要說明的是:列寧外祖母就是俄國伏爾加德國後裔。


薩沙


哈薩克斯坦確實有幾十萬德意志人,他們是在蘇聯時期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的

1762年俄羅斯爆發了一場宮廷政變,皇后葉卡捷琳娜在禁衛軍的支持下將丈夫彼得三世趕下皇位,然後自己登基稱帝,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她也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八位沙皇。

葉卡捷琳娜是個非常偉大的政治人物,在她的統治之下,俄羅斯國土大幅擴張,國力達到頂峰,因此後世也將她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

由於葉卡捷琳娜是個德國人,所以在她的支持下,大量德國人開始移民到俄羅斯居住。而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陸陸續續有幾十萬德意志人進入俄羅斯。這些德意志移民主要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因此被稱之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蘇聯建立之後,本著民族自治的原則,蘇聯政府在德意志人聚居區建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

到1924年該自治州又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首府是恩格斯城,隸屬於俄羅斯管轄,此時該地區的德意志人大約有60萬。

不過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由於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叛國投敵,1941年9月蘇聯政府便以“通敵”的名義將伏爾加德意志人全部強行遷走,“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也被撤銷。

此後一小部德意志人被驅趕到了西伯利亞,而大部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被流放至中亞的哈薩克境內,這就是哈薩克斯坦為啥會有德意志人的原因。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之後,他開始著手為少數民族平反。到1964年蘇聯政府正式為德意志人平反,但是並未允許他們重返家園,因此大量德意志人就在哈薩克斯坦居住了下來。這些德意志人主要生活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地區,他們與當地的哈薩克族相處的還算是非常友好。

(身著民族服飾的伏爾加德意志人)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蘇聯和西方的關係不斷緩和,大量伏爾加德意志人開始返回西德。從1985年到1991年這七年中,大約有80多萬伏爾加德意志人成功拿到了德國簽證,返回了自己的故土。

到蘇聯解體之時,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德意志人只剩下了84萬,而哈薩克斯坦境內則還有40多萬德意志人。

冷戰結束後,由於德國收緊了移民政策,凡是不會講伏爾加德語的德意志人不再被允許返回德國,於是又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轉而移民美國。

其實早在19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如今僅在美國就有約100萬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而巴西和阿根廷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也都在百萬以上。(美國堪薩斯州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紀念雕塑)


千佛山車神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而且,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或者俄羅斯境內的“德國人”只能被叫做德意志族人,直接稱“德國人”非常不妥。

他們並非拿德國護照的德國公民,只是前蘇聯200多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個。當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屬於妥妥的哈薩克斯坦公民,周邊的吉爾吉斯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德意志族人;此外,現在德意志族也是俄羅斯聯邦的193個民族之一。

類似的像海外的華裔,與華僑不同,他們雖有中國血統,但已經是外國公民。我曾寫過一篇有關新加坡華人的文章,文中提及了新加坡政府曾經的一些“反華”舉措,結果招來了評論中大規模的“口誅筆伐”,說我在“挑撥全球中國人團結,實在可惡”。

呵呵,真是自作多情,按他們的理論——祖先從哪兒來的就是哪國的人,那麼,遠的說,二戰歐洲盟軍總指揮,德裔的艾森豪威爾不成了赤裸裸的“德奸”?現在的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是不是得把德國當成自己的歸屬,說自己是來自巴伐利亞的特朗普呢。

好了,咱們再回到這個話題上來。

雖然一戰和二戰,尤其是蘇聯的衛國戰爭,兩國都打的你死我活的。但從歷史上看,俄、德之間還真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友誼,兩國上流社會更是血濃於水的親上加親,沙皇王儲都喜歡娶德國公主(大概跟1871年前,德國沒有統一,邦國林立,親王,大公比較多,所以公主的量大,有得選)。

比如,奠定近代俄羅斯版圖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嫁入沙俄帝國前,就是一個普魯士邦國的落魄公主(政變推翻了自己的丈夫當了女沙皇,還受到了舉國上下的支持和擁護)。19世紀初,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被拿破崙打的差點亡了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和路易斯王后兩口子還是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幫襯下,跟拿破崙求情,才保住的王位。

除了近代的沙皇都帶有德意志血統外,德意志人也喜好定居俄羅斯。果戈裡的小說中曾寫到,在老百姓眼裡所有外國人都是德國人。

早在18世紀中期,葉卡捷琳娜二世掌權後,就曾以優厚的待遇吸引各國移民去開發那些新徵服的空曠土地,而勞動能力強、還是自己同胞的德意志人自然成了優質移民。沙俄時代,德意志移民主要定居在爾加河中下游一帶。後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在俄國境內繁衍生息的德意志人數量不斷攀升,而且分佈日益廣泛。

總的來看,整個沙俄時期,德意志人在俄羅斯境內生活的還不錯,而且,隨著世代的繁衍,對俄羅斯也逐漸產生了國家認同。

然而,到了一戰,俄羅斯境內開始出現了大規模迫害德裔俄國人的活動,甚至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因為是德國公主,也被懷疑成德國間諜。

(1911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合影,他的皇后亞歷山德拉是德國公主、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親外孫女,與他生有四女一男,嫁入沙俄帝國後還成了一名虔誠了東正教信徒,如果真是個間諜,那臥底可真夠深的)

蘇俄內戰中,一些伏爾加流域的德意志人選擇離開俄國,但大多數還是留了下來。而且,做為有較高勞動素質的人群,他們挺受紅色政權的歡迎。1918年10月,建成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到了1924年,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類似民族自治區),屬俄羅斯聯邦,面積2.8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5萬人(1939年)。這些德意志族的蘇聯公民,在共建社會主義的紅旗下,辛勤勞作....直到1941年,噩夢開始。

雖然在衛國戰爭中,蘇聯的大部分少數民族公民都在積極的保家衛國,湧現出了不少戰鬥英雄。但也無法避免的出現了與納粹合作者,加上蘇聯高層向來對這些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比較忌憚,總感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為了避免所謂的“通敵行為”,斯大林乾脆來了個徹底的,1941年8月28日,宣佈蘇聯境內的德意志族是“蘇維埃社會主義的叛徒”。下令撤銷“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強迫剝奪當地的德意志人的房屋財產,把他們塞進悶罐車,大部分流放到了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去摘棉花,少部分扔到西伯利亞阿爾泰邊疆區去開礦、挖土豆。

除了“自治共和國”聚居的德意志人,此時,還有40萬德意志人散居在其他地區。蘇軍也沒嫌麻煩,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竟然排除萬難,把他們逐一揪出,攢一起流放到上述兩地。

(遷移路線)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蘇聯境內的少數民族,除了伏爾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烏克蘭地區的克里米亞原住民、高加索的車臣人、伏爾加河下游的卡爾梅克人(沒有跟著東歸的土爾扈特部後裔)都有類似遭遇。比如車臣叛軍的第一代首領杜達耶夫和第二代馬斯哈多夫,都是全家流放哈薩克斯坦,在中亞的荒原之上渡過了流離失所的童年,早早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1942年,被納粹德國打得焦頭爛額的斯大林,把仇恨進一步的轉移到了境內的少數民族上,覺得對伏爾加的德意志人光弄個“流放”有點輕。所以,趕緊又挑出了大量有勞動能力的德意志族人,扔進入勞改營做苦役,只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活到了戰後。

1956年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後,車臣、卡爾梅克等少數民族被允許重返家園,然而,克里米亞人和德意志族人去遲遲等不到這一天。一些有海外關係的,紛紛選擇移民或者回歸德國;剩下的大部分人,只能逆來順受,適應和融入當地的社會。不過,德意志人因為有較高的勞動素質,話少幹活多,在中亞的荒原上還是很受當地人歡迎的,相處還算和諧。

直到1964年8月,蘇聯政府才正式為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平反,但沒有出臺政策允許他們重返家園。而且,之前的家園早就被搞了個“民族大換血”,從40年代開始,大量的俄羅斯族人被政府遷入,回去也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1979年,克里姆林宮方面貌似“良心發現”,曾提議在德意志族人的現居住地哈薩克斯坦劃塊地方讓他們建個“自治州”,又遭到了哈薩克斯坦群眾的堅決抵制而作罷。

所以,至今,許多德意志族人依舊居住在烏拉山區、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其中,哈薩克的人數最多,大約有30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2%),吉爾吉斯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大約1.6萬人(佔0.64%)。

蘇聯解體後,90年代初,又出現了德意志族人向國外移民的高潮。留下來的居民中,有部分人提出要重歸蘇聯時期的故土,即,在1941年8月前的地盤上重建“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

結果,這個主張遭到來自此片區域內現任居民的強烈反對,最終不了了之。畢竟,半個世紀過去了,兩代人的功夫,這些在40年代後遷入的俄羅斯族人早就把自己當成了主人,這片土地就是他們的家園,自然不願意隨便給人“騰地方”。

所以,剩下的德意志人就這麼認命了。進入本世紀,他們除了姓氏上帶有德國特色外,能說德語的越來越少,在幾代人的通婚和融合下,大部分已經和當地俄羅斯族人沒什麼明顯區別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哈薩克地廣(面積272.5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內陸國)人稀,人口1803萬(2017),近年年均增加25萬人左右,城市與農村人口分佔55%和45%。統計在冊的民族多達140個,主體民族哈薩克人佔65%,第二大民族俄羅斯佔23%,30萬以上的還有烏克蘭人、烏茲別克人、日耳曼族人和韃靼人等。哈薩克語為國語,哈薩克語和俄語同為官方語言。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此外還有東正教、天主教、佛教等。

哈薩克族是在公元15世紀由諸多部落結成,其族裔認同建立在遊牧文化基礎上。生活方式包含以家庭和部落組成勞動合作群體,住在圓形氈房,放牧羊、牛、馬和駱駝,季節性逐水草而居,他們皈依伊斯蘭教時間較晚,大約在15世紀。俄羅斯化始於18世紀30年代,19世紀60年代全部併入俄國,沙俄與蘇聯時代消弭了哈薩克大部分傳統文化,哈族人走向定居,多在工廠和集體農莊工作。哈薩克獨立後,伊斯蘭教和傳統文化得以復興。

主體民族和其他中亞族裔作為原住民,在這廣袤土地世代繁衍生息,俄羅斯人為代表的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的到來,則是18世紀開始俄、蘇擴張及民族政策的真實反映。18世紀早期,一些哈薩克部落為防外族入侵求助於俄國,到該世紀中葉,大批俄羅斯、烏克蘭人等斯拉夫族裔居民遷入哈北部,致使許多哈薩克人南遷,而南部又不適合放牧,他們被迫改為農耕,兩個民族矛盾由此產生。1916年哈薩克人起義抗俄,1917年10月革命,1921—1922年饑荒,動盪和饑饉使數十萬哈薩克人喪生。20世紀30年代起,蘇聯在哈實行合作化。40年代,一些被懷疑對蘇聯不忠誠的族群被強制遷入哈薩克等中亞加盟共和國和西伯利亞,主要有日耳曼人、外高加索的梅斯赫特人、克里米亞韃靼人等,進一步削弱了哈薩克人主體地位。1959年哈族佔當地人口30%,1989年40%,同期俄族37%。蘇聯時期,俄羅斯等斯拉夫人在哈控制政治權力和行政管理,哈薩克人屬勞動階層。

1991年哈薩克獨立,包括俄羅斯人在內的數十萬歐洲裔人打包返鄉,哈薩克人如此送客:“我們與德意志人握手道別,送俄羅斯人回去時踢他們後背……”哈薩克人逐漸控制整個國家,並在住房和就業方面享有優先權。


ruixuezhaofeng


二戰勝利後,前蘇聯為了報復德國,曾經將大量的德國戰俘遷移到中亞五國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經過幾代人的生活,德意志人逐漸在中亞五國紮根。

在哈斯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那裡的很多城市都有德國文化中心。喜歡足球的網友可以看到烏茲別克斯坦中有個球員亞歷山大·海因裡希,就是父輩在二戰後被迫移民的烏茲別克斯坦。


軍史傳奇


是德意志人 不是德國人


亞特蘭蒂斯之心43875849


德意志人向沙俄的大規模移民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


風雨兼程ヾ


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除主動移居者以外,大部分是被蘇聯強行從伏爾加河流域驅趕過來的。


大豆先僧


好好者活者為人類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