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遺址發現日軍罐頭,1944年出產仍可食用,為何可以這麼久不變質?

憧靈


罐頭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也必不可少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罐頭的來歷與拿破崙·波拿巴。

罐頭的發明與拿破崙·波拿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可以說罐頭就是在拿破崙的高額懸賞下才被髮明出來的。

拿破崙一生之中歷經50多場大戰,終於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但是在拿破崙征戰四方的過程之中,經常因為軍糧保存時間過短的問題而苦惱。為此拿破崙拿出了整整12000法郎懸賞,希望有人能夠發明出有效保存軍糧的方法。

終於有了最原始的,使用軟木塞和蠟密封的罐頭,從此罐頭就成為了軍隊和水手最為喜歡的食物。

而罐頭的製作技術越來越先進。

在擁有了廣口瓶、軟木塞罐頭以後,人們並沒有滿足於現有技術。逐漸發展出來了鐵皮罐頭、鋁箔包裝罐頭。

而在1862年,路易斯·巴斯德發明了“巴氏消毒法”以後,人們逐漸明白了食物腐爛的根本原因,罐頭製作的技術越來越精良,食物保存時間越來越長。

那麼,罐裝食品到底能保存多久?

現代的罐裝食品都有保質期,而保質期都是由生產廠家制定的,只要是在保質期之內出現問題,都是由生產廠家負責。

所以罐裝食品的保質期,距離極限保存時間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具體時間很難得知。

然而日本軍用罐頭的出現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

日本投降與原子彈的關係,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的襲擊下成為了一片廢墟。

在70年後的今天,日本人在廣島廢墟發現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生產日期為1944年的軍用罐頭。人們將罐頭打開以後竟然有香味兒,並且經過科學家的化驗營養成分保存完好,完全滿足使用條件。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但是卻不值得人們這樣驚訝,因為在現代的科學條件下,罐頭的保存時間更加漫長,甚至會漫長到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罐頭幾乎是軍隊中必備的一個物資,不光日本,美國也有,後來美國給國軍也提供不少罐頭。

罐頭這個東西,易於攜帶,開蓋就可以吃,裡面的東西談不上多好吃,但是就是可以保存。對於作戰中的士兵來說,吃飽肚子是很重要的,然而,惡劣的戰場環境不可能隨時隨地做飯。罐頭,就成了非常好的一個物資了。

二戰時期的日軍,罐頭供給還是比較充足的,水準還是比較高。日本很多博物館裡都陳列著日本戰爭期間的軍用罐頭,日本人表示可以吃,沒問題,放心大膽的吃。

會不會變質,主要看密封和消毒

食物變質的主要原因就是微生物汙染,只要溫度適宜,培養基充足,微生物就會迅速繁殖,食物就是這麼變質的。

罐頭在製作時總共五個環節:原料預處理-裝罐和預封-排氣-密封-殺菌和冷卻。

罐頭這個東西,在製作的時候就有高溫消毒殺菌的環節,這個是必備的一項。所有食物,都有這個環節,只不過,標準不一樣。自己做飯一個標準,外面的加工品又是一個標準,到了軍隊,則是更嚴格的要求。

製作結束後就是密封,罐頭的密封效果幾乎是最好的,外面的空氣都進不去,那些微生物同樣進不去。也就是說,罐頭自身不會出現微生物,不會有微生物進入,也就不會被汙染。

只要罐頭裡面不會出現什麼化學反應,密封不出問題,一般情況下不會變質。


御史三大人


因為從理論上來說罐頭食品放多久都不會變質。

食物變質無非兩種途徑,一是腐爛說簡單點就是食物被細菌搶先吃了,二是氧化即有機物在氧氣作用下緩慢的發生化學反應。但這兩種途徑對於罐頭來說都不純在,首先罐頭在製備的時候往往會將固體食物泡在液體之中(可能是油也可能是水),這就逼走了大量的空氣,即使還殘留一點氧氣這種程度的氧化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罐頭食品在密封之後往往會做殺菌處理,比較傳統的方式是用開水煮,現在先進點的方式使用紫外線照射玻璃罐頭,在這個過程之中罐頭內部的細菌也都被殺死,這就使得食物失去了腐敗的途徑。

所以製作好的罐頭只要保證密封,不引入外界新的細菌和氧氣,內部儲存的食物就永遠不會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