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降准主要目的不是「干預」股市樓市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我認為,本次降準的主要目的是穩定經濟增長,補充金融市場流動性,有利於穩定股市預期,但不會對房地產市場形成“刺激性影響”。

此次降準雖然包含了替代中期借貸便利的內容,有一些定向的味道,但已具有鮮明的普惠特點,接近1月25日那次降準的情況。其餘兩次降準(4月25日、7月5日)均強調“定向”而非“普惠”。

從力度上看,此次普惠式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約7500億元的增量資金,屬於中等水平。降準主要目的是穩定經濟增長勢頭,應對外部環境的變數。目前中國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存在較為明顯的融資壓力,投資和生產受到抑制。此次降準可為商業銀行放貸拓展空間,有助於緩解企業融資壓力。

對於股市來說,補充流動性是當然的利好消息,但指望藉此次降準促成行情大漲,是不現實的。在中美貿易戰深化的背景下,穩定國內經濟增長是第一目標。股市是貨幣政策決策的次要目標而非首要目標。由於滬深股市自3月下旬以來已經跌去20%以上,其估值已經具備投資價值,逐步回升是在預期之內的。因此,降準對股市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樓市當然也歡迎流動性,但考慮到樓價上漲的諸多負面效應,中央不僅無意加大樓市資金供給,而且要抑制樓市資金供給。配合此次降準,會作出相應的監管安排,確保新釋放的資金不流向樓市。所以,降準不會推高樓價。

既要保證流動性充裕,又不能大水漫灌,這是貨幣政策的基本原則。考慮到金融系統因兩年多的整頓而出現整體收縮狀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此前曾開會,要求“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銀行、保險等機構加強與財政、發展改革部門的協調配合。央行釋放的流動性,能否傳導到中小微企業這些毛細血管,是機制性問題。

綜合國內經濟各種因素變化,我建議,通過降準等方式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同時將“金融定向策略”調整為“依靠金融機構和企業自我約束”。資金向何處去,是否得到預期效果,應該主要由金融機構和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做出選擇。為此,必須改革金融機構監管體制,要督促金融機構自我管理、自我防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