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对于孩子,尤其是对于男孩来说,我们需要培养他们具有铮铮铁骨的意志,血气方刚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斗志,永不服输的骨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而不是角色倒错、猥琐赢弱的娘炮形象。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娘炮问题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满屏的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少了血气方刚的男儿本色,更多充斥着一群像熟鸡蛋剥了壳似的、白嫩无瑕的小鲜肉。他们一个个面容妖娆、体态柔美、声线温软,强烈冲击着人们一直以来对男女角色定位的认识底线。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尤其是在前段时间央视向全国直播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邀请了一群抹着厚粉、纹着眼线、涂着口红的当红小鲜肉,在台上上蹿下跳,直接让人怀疑央视的宣传导向和教育动机,也让全民对娘炮问题的关注达到了沸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娘炮问题并非今日突然出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暗流涌动。当年,炙手可热的F4组合凭借着一部电视剧《流星花园》,开启了娘炮文化的序幕。

之后,我国逐渐接纳、消化、学习这种文化,从好男、快男等男性选秀活动火爆荧屏,到小沈阳穿着裙子上春晚,娘炮风潮愈演愈烈,直到近年来,我国最终成功实现了娘炮自产自销的国产化局面。

娘炮文化充斥荧屏,不仅满足了极少数人的特殊嗜好,更重要的是让商家和媒体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这种完全以逐利为目的的商业化行为,完全遗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充满阴柔之美的娘炮形象,无疑会对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亿万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它会模糊儿童的性别意识和角色定位,让儿童逐渐习惯于接受阴柔之风,培植病态审美,成为毫无血性的东亚病夫。

几千年以来,国人在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之下,血性和勇气本就显得稀少珍贵,如今鲜肉充斥、娘炮横生的病态审美之风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儿童的教育和国家的未来担心,没有任何理由不来严肃审视和强烈批判这种妖气弥漫的娘炮文化。

如今,不少男孩不光是外表显得雌雄难辨,就连脾气、性格、思维、行动都越来越女性化。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男孩难以承受学习、生活和生存中压力和挫折,不是勇气缺失,就是心胸狭隘,甚至抑郁轻生。

对于孩子,尤其是对于男孩来说,我们需要培养他们具有铮铮铁骨的意志,血气方刚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斗志,永不服输的骨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而不是角色倒错、猥琐赢弱的娘炮形象。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经历了近代的丧权辱国,又经历了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更需要居安思危,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摒弃娘炮文化,更需要“血性回归”。

在国际夏令营里,不论是和美国欧洲的小孩,还是和日本韩国的小孩相比,中国孩子永远都是最弱的那一批。

当美国男孩儿在车库里修车,在野外生火搭帐篷的时候,中国男孩儿正在父母密切的关注下,变得瘦弱娇嫩,心理生理都很脆弱。

今天的校园里,也活跃着一批“娘娘腔”的学生。他们胆小怕事,性格懦弱,身体素质低下,缺少责任感。对此现象,很多人表示,这是孩子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教师中,女教师占很大比例的原因。笔者不否认女教师的女性化思维和行动方式对孩子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角。越来越多具有娘炮特征的娘娘腔学生,实际上是家庭和社会不良教育合力导致的结果。

娘娘腔学生的出现,首先和家庭的过度呵护、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和当今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关。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长期忽视学生健壮体魄、健康心理和坚强性格的塑造。再次是和社会不良文化尤其是无良媒体对青少年的误导有关。


一言: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男教师,还有“男子汉教育”!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一旦娘炮成为主流,就会严重危及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命运。面对娘炮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今天的教育界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重新呼唤和实施“男子汉教育”。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对娘炮文化的认识和批判,教导他们远离网络和电视中的不良影响,自觉抵制娘炮行为。

其次,学校和家长要多设计运动课程,让孩子从书斋和教室中走出来,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养成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

最后,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尤其是男教师或父亲,要给儿童树立男人该有的强壮、力量、成熟和责任感形象,让儿童从小就知道男人的样子,习得男子汉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