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儿(二ér)繁体兒是由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经隶变楷化而来。繁体兒上面的“臼”是指婴儿的头囟门未合拢的,简化后只留了下面的“儿”,来描述幼儿爬行状态。笔画释义为:“丿”指示婴儿的腿向下向后用力;“乚”指示婴儿伏在地上爬行的动态过程。“儿”字仅保存了孩子的爬行特征,去掉了头部盖骨的变化。也能区别于“子”(即孩子的初生过程状态,即只会躺着,不会爬行)。借“二”声表示阴阳二者相交生儿女。天创造,地生养。儿作偏旁部首字有元、兄、允、充、兑、兖、党、竟、竞、兜、兕(肆sì犀牛)等。

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本义为指示幼儿的爬行状态和过程。引申为1.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2.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3.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4.父母对儿子的称呼,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息(子息);5.男青年,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6.年轻人,青年,如健儿;7.子女对父母的自称;8.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9.雄性,多指牲畜,如:儿猫(公猫);10.儿化语,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小猫儿;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11.通“齯(ní)”13.通“人(rén)”。

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独体文(一)

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7.字源识字-儿和兒(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