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就是不朽的桥梁

丝路就是不朽的桥梁

(一)《长安古韵》

西安,西汉时叫长安,是西汉的都城。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这里迈出的第一步。

也就是张骞当时的第一步。开辟了西北丝绸之路,架起西汉和陇西、新疆、中亚、西亚经济贸易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是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路通道、把中国的丝绸和陶瓷等特有的物产带到了远方,还带回了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扎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西汉军队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长安古韵,不只在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建筑,重在她的历史、她的突出成就和对世界人民的贡献。

(二)《草原风光》

从西安出发,驱车沿丝绸漫游的步履一路向西,飘舞的白云,就会带领走进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

记得,当时我们是近中午走进草原的。整个上午,身边就不断渐渐平坦、渐渐增加了花草,渐渐能够看见翱翔苍穹的雄鹰。这些,在我们没融入茫茫的一望无际的草野前,不太感觉新奇,置身草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才感觉到草原的异样。

这里的草原虽说不是想象中那么郁郁葱葱地齐腰没顶,但是她们也不乏茂盛和浓郁,不说很多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鲜花点缀其中,就说那不同品种的草色,足以令人目不暇接。

难怪这里出汉血马,完全是这片草原的功绩,你看,这象征生命的颜色,是蓬勃季节的色彩,得到这种颜色,就得到了自由、和平、安全、活力,草原的绿色,似一缕温柔的空气,给人气定神闲、自由自在,清新、安详、舒服的感受;草原的绿色,是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草原的绿色,生机勃勃,象征着旺盛的生命;草原的绿色,宽容大度,能容纳所有的恩泽;草原的绿色,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沉稳、内敛的心中,无处不充满生机和希望。

(三)《雄关巍屹》

都知道,走出山海关就是走出了中原,就是置身域外、来到西汉时期的莽荒胡地。

山海关,我不用介绍,在我们中华大地虽不能说妇孺皆知,也能说上至六七十的翁妪下达七八岁的学童。

我只说一说我心中的雄关。

这道雄关,不仅是一座建筑、是一道屏障,完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不容侵犯的象征。看它那高耸的城楼,器宇轩昂,不禁使我想到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将军。

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有多种防御建筑,怎能说不像当年李广将军协同全体将士披肝沥胆、众志成城。这“天下第一关”的箭楼就是李广将军百步穿杨、箭射来犯之敌首级之所,而靖边楼就是全体戍边将士守卫边关的写照,牧营楼则彰显边疆将士风餐露宿、不畏冰雪严寒的吃苦耐劳精神品质,临闾楼是远行西域商队告别亲友、即将踏上贸易旅程、畅饮家乡美酒、挥手作别的洒泪场地。

这绵延不断的明代平原长城,有的不仅是景观,更多的是中华历史。

(四)《敦煌石窟》

敦煌,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的艺术天堂。

据一些古书记载,敦煌石窟数量达千余座,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

单是现存在莫高窟的雕塑就有700多个;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保存各朝代和民国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还保存着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另外,莫高窟曾于1900年发现藏经洞,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五万余件。

所以莫高窟有"墙壁上的图书馆"美誉。

这里的塑像,吸收了塑像的所有种类,不仅有圆雕、浮雕、镂雕,其中浮雕还因地制宜利用了高镂雕和低镂雕等技术。

塑像不仅有飞天、反弹琵琶等妙龄少女的神采刻画,还有顶盔掼甲威严武士的彩塑,更有数不尽的佛像和楼宇建筑。它们中有彩塑、也有素塑。无论哪种都各具特色,人物有的神采飞扬、有的花枝招展、有的气宇激昂,楼宇有的勾心斗角、有的飞檐走壁、有的雕龙画栋。

来到这里,就不要向往其它雕塑场所,这里已经囊括了全部雕塑的精华和绘画的高超技术。

(五)《平山湖峡》

平山湖峡谷虽然是发现不久的丝绸之路新景观,但是,它的壮阔和奇险也是难得一游的盛地。

平山湖峡谷不仅有自然景观,还可以进行溪谷探险、地质科考,更是了解当地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的好去处。它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雨沧桑,才构造出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使得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

说它峡谷幽深,是说它的地域纵横广阔、山高路险、山峦重叠、沟壑纵横;说它峰林奇特,是表现在红层地貌别有的景观,所谓“红层”是指此处的地理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峡谷的山石岩土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色彩略显灰暗,很多岩石呈圆锥或柱状,造型奇特,宛如一座座险峰。

据说,这里复杂的地理环境却生活着甘肃马鹿、岩羊、暗腹雪鸡、鹅喉羚、盘羊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很遗憾,由于我们来去匆忙,没有见到它们的影踪。

不过,这里的浩瀚气魄、慑人神态、奇突景色,实乃世无其匹、独一无二的好去处!

(六)《葡萄飘香》

没到吐鲁番,就已经吃到了酸甜可口的葡萄,美妙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歌曲就开始在脑中萦绕。

不容赘言,大家都知道新疆吐鲁番是葡萄的故乡,也是葡萄王国。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值葡萄。由于这里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和体内糖份的累积。

吐鲁番的葡萄,多种多样,有的似珍珠,晶莹剔透;有的像玛瑙,甜嫩多汁。一看,就令人垂涎欲滴。当地人向我们介绍,这里的葡萄现在有无核白葡萄、红葡萄、黑葡萄等还有玫瑰香、白布瑞克……共计500多个优良品种,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葡萄的香味。

吐鲁番的人们,利用高温的热风气浪、自然荫成的葡萄干,碧绿甘美、酸甜可口,倍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畅销各大洲。吐鲁番葡萄现在早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但是吐鲁番人的骄傲、也是新疆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七)《天池美景》

行驶到阜康市境内,就有人建议去看一看天山博格达峰半山腰的天池,说这里的天池和长白山的天池宛如兄妹,她的魅力,而迥异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且有韵味无穷。

这里与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黄庭坚描写滁州“环滁皆山也”相仿,不同的是天山天池“环池雪峰也”,池内满眼都是雪峰的倒映,池岸云杉茂盛环绕,蓝天碧水上下一色、相映成趣,面对似镜的碧水,如画的风光,有一种超凡忘我的境界。

眼睛在这里有不够用的感觉,手机的内存几乎就要崩溃,真恨不得把所有眼睛所见全部装进手机的相册里,带在身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天山天池,是天山的一面镜子,反射出天山无与伦比的绝美画面和独特风情。

喜欢这里,不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也不是森严的雪峰、碧绿的云杉,更不是水天一色、草木共辉,而是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巧妙的结合!

(八)《沙漠驼队》

波涛汹涌的沙漠,不仅跌宕起伏,而且曲线张扬,就像二八妙玲的袅娜少女,凹凸分明。

在这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驼队和大漠之乐的声声驼铃。

每一峰骆驼,就是一座移动的山丘,它们骄傲的驼峰,就是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的命脉,大漠上有了它们,东西方交流就充满无尽的希望。

一声声驼铃,此起彼伏的清脆音响,越听越觉得壮阔中华古韵的豪迈;一组组商队,在沙漠上千年不变地向前平移,越看越像一道经济命脉不可或缺的纽带。

无论远看驼队,还是近听驼铃,远景和近音都是辽阔无垠沙海上难得一见的风景和千古不朽的音乐。

驼影,是图画、是地标、是景观、更是古老壮观的唯美历史;驼铃,是声响、是音乐、是向往、更是不可泯灭的希望。

(九)《大漠夕阳》

最美的落日,不在山岭,不在平原,更不在大海。而是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

原本就是黄沙的领域、金色的世界,一旦在夕阳烂漫的余晖映照下,整片疆域全变成为光耀夺目的粲然殿堂。

好像天空垂钓万缕丝绦,在对茫茫戈壁每一粒金沙进行垂钓。细看丝线好像注满渔翁的浓重真情,不钓上可心的欲望誓不罢休!

远远的天空没有一丝云,蔚蓝壮阔横亘无垠,夕阳就在这洁净如洗的空间,洒下条条金黄丝线,这数不尽的条条丝线更像情欲燃烧热血的情郎,看见一日如隔三秋未见的心上人,旁若无人地扑了上去,用他那坦诚无私的胸膛热情拥抱着欲望,宛如要将其用浓浓的情感融化血肉之中一样。

联想到这些,无论何人,都有些怯懦,似乎自己做了件不该做的事——偷窥他人情事,赶紧闭上眼睛,或转回身,或进入毡房,来躲避撩心撩肺的青春热情。

这就是大漠夕阳,没有“近黄昏”的压抑感,多的是热情洋溢、难以控制的青春气息。

一路行来,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别的,是丝路本身。在这里,我认为最值得感谢的是张骞,没有他的大胆尝试,就不会有横跨亚欧、穿越河西走廊、最后直至地中海西岸的这条神奇商路,这条路,连接历史和现代,贯通亚洲和欧洲,它就是架设在东西方各族人民心中世代不朽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