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版本學上術語很多,有些常被提到,如初刻本、重刻本、影刻本、精刻本等等。顧名思義,初刻本就是第一次刻印的書稱初刻初印本,這種本子最受人重視。重刻本是指這塊書版的字畫漫漶不清又到處斷板,乾脆另起爐灶,重刻此書。自然,重刻本肯定比這書的初刻本晚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一般地說,重刻本不大受藏家重視。但是情況並不絕對。有些人的著作,刊印者在最初收集的時候,限於條件,未能完備,只能先行雕印。過些年後,網羅不少佚文佚著,再行刊印,但書名並未改變,是為重刻本。而這種重刻本,其內容因比初刻增添許多,學術價值當然不問可知。而且單從其所增添的內容來講,也是初刻初印,並非重刻。不過若從版本價值來說,這種重刻本仍不可與初刻本同日而語,初刻仍然以其最早刊印而勝過重刻。這雖有些不合理,卻是事實。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影刻本是按照宋、元以及明代某些極稀見的書依原樣雕刻,叫影刻。比如有一部詩歌總集,《玉臺新詠》,是南北朝時期有個叫徐陵的人編的。這書極有名,內容包括從漢到南北朝許多詩人的作品,凡是研究或愛好文學的人都看,明末有個叫趙均的人,家裡藏有此書的宋本,他就照著宋本的樣式影刻了這書,因為他的堂號叫小宛堂,所以後人稱這部書為小宛堂本。這就是影刻本。可是到了民國初年,小宛堂本的《玉臺新詠》也極為稀見,於是有個叫徐乃昌的藏書家,在民國十一年又影刻小宛堂本《玉臺新詠》,而且仿得十分逼真,幾乎毫釐不爽,這就又是一種影刻本。趙影宋,徐影趙,影刻本就是這樣一翻再翻。由於這兩種影刻本都翻得非常好,因此很有經濟價值。所以書商往往將趙本拿來冒充宋本,徐本拿來冒充明本,甚至乾脆將徐本冒充宋本。因為趙本的祖本是宋,所以徐影趙,等於也是影宋。書商利用這種形式騙過不少人。古代藏書家們影刻過不少宋、元舊本,大多仿得非常好。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關於影刻的方法,是以某一版本為底本,逐葉復紙,將原底本的邊欄界行、版口魚尾、行款字數等等,毫不改變地照樣描摹或雙勾下來,然後將描摹好的書葉逐一上板鐫雕。這樣,雕印出來的書,因為版樣是影摹的,對那個原底本來說,這個刻本便是影刻本。影刻本多用於影刻宋元本書。因為宋元本傳至明末清初,已極稀見。為了保存傳本,流傳久遠,便常採用這種影刻的方法。但傳本中,也有翻明本乃至翻清本。如明正德、嘉靖時翻弘治本《鹽鐵論》,清末翻乾隆玉勾草堂本《杜工部集》以及大迭山房,東山草堂翻雍正陸鍾輝水雲漁屋《笠澤叢書》本等等。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歷史上有不少藏書家、學者都用影刻的形式翻了不少宋元珍本。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黃丕烈在《士禮居叢書》中影刻的一些宋元書。清末著名的四大藏書樓,楊氏的海源閣與瞿氏的鐵琴銅劍樓、陸氏的百百宋樓和丁氏的八千卷樓,也依據家中所藏宋元秘本影刻了一些名貴古籍。民國以後大藏書家層出不窮,影刻宋元舊本蔚然成風,用時髦的話說,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這道風景裡,以董康、陶湘刻書最多、最精。北京圖書館將此二人所刻之書列為“新善本”,對此二人算是殊榮,此外,還有傅增湘的雙鑑樓、徐乃昌的積學齋、劉承乾的嘉業堂、蔣夢蘋的密韻樓、鄧邦述的群碧樓、劉世珩的玉海堂、張均衡的適園、吳昌綬的雙照樓、周叔弢的自莊嚴堪等等都影刻了不少。特別再碰到其中的紅印本、藍印本更應加以重視。因為過去紅、藍印,是用來校對用,印數極少。而此時由藏書家們刊刻的紅、藍印,是為了漂亮。印數不多,不為賣,主要是送朋友或與人交換或自己欣賞,現在都流傳很少。

古籍影刻本和精刻本

精刻本,是指書的雕版字體工整秀麗又經過精審的校勘。宋元時刻的書,當時的刻手技藝較高,而寫樣的人,也很有水平。所以宋元版書的字體,後人多評為道勁有力鋒毫畢現,又端秀凝重圓潤悅目,是精刻本。明早期中期所刻之書尚有宋元遺韻,也是精刻本。嘉靖、萬曆以後,印書的人往往把書稿交給書坊的工匠寫樣,工匠的書法比較拙劣,校勘也多草率,不算精刻。到了清朝,尤其是清初,官府刻書,私人刻文集,都請善書法的人寫樣,校勘也較精審,有不少精刻本存世。道光以後,江河日下,雖然還有許楗所刻以及其他少數名家所刊之書稱得上精美,但畢竟是流風餘韻難成氣候了。寫刻本的意思和精刻本一樣,即由誰來給書版寫樣和用的是什麼字體。

大約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刻書的字體漸漸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套路,即橫平豎直,起落頓筆有稜角,字形方正,筆劃硬挺。萬曆以後,字形由方而長,筆劃橫輕豎重,這就是仿宋體,為以後的印刷體開了先河。到了康熙以後,這種字體在清刻本中最為普遍,特點是橫輕直重,撇長而精,捺拙而肥,右折橫筆亦肥而粗,與明朝的仿宋體已有不同,不及那時美觀,但還看得過去。道光以後,字體結構越來越呆板,毫無神氣,說得不好聽點,像一排排殭屍,卻已經是最普遍流行的字體,即印刷體,因為這種字看去生硬板滯,所以版本學上稱之為硬件字,也稱匠體。

相對於硬件字,又有軟件字。軟件字就是上面講的名人名家手寫上版的字體。特別得說一句,名人名家不是一律指文人學者,而是包括了刻字的工匠,因為這些工匠不寫鷹體字,硬其字多有個性,並且寫得非常好。如嘉慶時金陵的劉文奎、劉文楷、劉文模等等。民國時還有兩個寫字的高手,一個叫饒星舫,一個叫陶子麟,兩人都是湖北黃岡人。陶子麟所刻書多在封面或卷尾刻“黃岡陶子麟鐫”或:“武昌陶子麟鐫”字樣。前面提到的徐乃昌刊印的《玉臺新詠》,就是陶子麟寫的樣。

最後總結一下,基本可以這麼說,寫刻本里分幾種,第一種,名人,往往是有名的文人學者,如清代的張力臣、金冬心、林佶、鄭板橋等等;第二種,雖非文人學者,但字寫得好,是寫板的名家。如康熙時的劉文藻,嘉慶時的劉文奎、劉文楷、劉文模,民國時的饒星舫、陶子麟等等,第三種是既非文人學者,也不是被歷史記載下來的即上述第二種專門寫字上板的名家。但是他們也寫的是軟件字,其中有些還寫得非常漂亮,不遜於第一、第二種人。這樣說,我覺得對寫刻本的概念比較清楚一些。

其實,寫刻本這一概念有些不清,因為無論什麼刻本,也得由人寫出樣後再行雕刻刷印。寫軟件字的叫寫,寫硬件字的就不叫寫?從這上說,無論是寫什麼字,都是寫刻本。只不過從約定俗成的角度看,寫刻本已與精刻本,軟件字畫了等號,而匠體字也與硬件字畫了等號,無法改變也不必改變。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單從字體來說,判斷一書價值若何,是從軟件、硬件來區分的。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