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司未來擁有護城河?看看這份名單!

從過去十年來看,10年翻十倍的牛股,公司都很注重自身競爭優勢,為自己不斷建立護城河,譬如騰訊、阿里巴巴,微軟等等。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要想實現企業的創新,就要對研發投入極大的力度。目前中美貿易戰陰影依然籠罩,同時獨角獸借CDR或IPO登陸A股步伐正在加快。多重因素影響下,A股進入震盪期,自主創新、進口替代正在成為主要投資主題之一。在自主創新中,研發無疑是關鍵點,落到上市公司具體收入支出方面,研發費用則成為投資考量的重要一環。研發“給力”的公司不一定優質,但優質的公司,尤其是TMT、醫藥等行業的優質公司,普遍重視研發。通過我們對過去10年普遍重視研發投入的上市公司,大概總結出有以下特點:

1、公司管理團隊比較優秀,希望通過自身科研投入創新,建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優勢和護城河。

2、公司財務沒有重大問題,以至於不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債務危機等黑天鵝事件發生。

3、公司領導層看好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希望通過募集資金進行科研投入,引導行業發展。

通過長時間驗證我們發現,這一選股邏輯很容易發掘未來大牛股,譬如10年前的騰訊、阿里巴巴,恆瑞醫藥,無一例外前期都是研發費用佔一定的營收比例,這一比例常年維持在大概10%以上。

我們通過證券時報數據中心查找到了2017年研發費用佔比超過10%的部分上市公司(如表1所示),總共有70只股票。同時我們考慮到從今年年初至今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值在150-600億之間的股票,表現是最好的。從PE、市淨率等角度去考察,除600億市值以上的超大盤股外,300-600億市值的大盤股整體的PE(TTM)已經達到34倍,而150-300億、100-150億市值的中盤股PE(TTM)分別為37倍和39倍,兩者之間已經基本接軌。從市淨率的角度看,情況也差不多。中盤股過去三年扣非淨利潤年化增速中位數與大盤股基本接近,其中150-300億市值中盤股該數據為21%,與300-600億市值的大盤股相等。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中盤股的估值已經與大盤股接近,且盈利能力和增長能力也基本接近,所以我們認為中盤股的性價比已經顯現,尤其是150-300億市值的中盤股。

考慮到中國經濟進入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新經濟領域還有許多成長性機會。而600億市值以上的大盤股大多處於傳統行業,並且已經取得了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未來的成長空間有限,而中盤成長股的發展空間則要大得多,所以在同等估值水平下,中盤股的吸引力可能更大,我們認為未來的牛股會更容易誕生在中盤股中。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在以下70只常年研發費用佔比超過10%的上市公司中,進一步篩選,剔除掉市值偏小和市值偏大的上市公司,且市盈率及業績跟研發費用投入不成正比的上市公司,最終剩餘30家左右(如表2所示),當然市值隨著市場波動也會隨時變化,最關鍵的是看公司基本面及常年大量的研發費用是否給公司業績創造超額的回報,最終給公司形成護城河。

表1 2017年研發費用佔比超過10%的部分上市公司

哪些公司未來擁有護城河?看看這份名單!

表2 結合技術指標篩選出來的上市公司

哪些公司未來擁有護城河?看看這份名單!

以上只是我們研究及挑選上市公司的一種方法和思路,我們會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更新上市公司的資料,結合市場走勢,挖掘被低估且業績準備釋放的潛力公司,投資投的是公司未來而不是過去,以上是我們一些選股思路,歡迎大家互相探討,共同進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具備行業優勢和護城河的A股公司,請登錄中信建投蜻蜓點金APP,進入投顧直播間,與投顧老師直接交流。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wind資訊、東方財富網、證券時報、天風策略徐彪等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僅為投資顧問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僅供參考。投資者不應將本資訊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文中個股不作為推薦,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票歷史走勢也不能代表未來趨勢。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