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公元207年,曹操已经接手了袁绍在北方的全部地盘,一跃成为北方的霸主,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然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却漏网了。

他俩率袁氏残部逃到了辽东乌丸部(又称乌桓),一方面舔自己的伤口,积蓄力量。另一方面积极游说乌丸各部,企图让乌丸与自己联手,一起南下中原,出兵曹操,恢复袁氏的荣耀!

曹操对俩人的动向了如指掌,他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于是决定兵马乌丸!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曹操

但是乌丸远在千里之外的塞北,路途遥远,如何长途行军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中原通往东北出关,一般有三条路线:卢龙道、傍海道、古北口道。其中的古北口道要到五胡十六国时期才开通。

也就是说,曹操远征乌丸,主要可以选择卢龙道和傍海道,其中傍海道路线最短。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战略决策关系生死!

一步错,则步步错!

在没有GPS定位的古代,技术装备落后的部队,经常会在荒野里迷路,而严酷的大自然会成为古代军队最大的敌人,往往还没有与真正的敌人交手,你就可能死于大自然之手。

曹操究竟会选择哪条道路呢?

但是曹操最终没有选择路线最短的傍海道。

原因在于:根据三国志记载:“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7月的时候,由于山洪爆发,辽西走廊上的傍海道受阻,不能够顺利通行。

当时的傍海道可不像今天这样一马平川。

三国时期的傍海道位于地势低洼的辽西走廊,由于地方偏远,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此处低洼经常积水成湖,加上泥沙淤积、动物尸体和腐烂植物淤积,许多地方往往形成沼泽。

同时经常还有海水的侵蚀,特别是夏秋时节,因为雨水较多,而天然的河道因淤塞不通畅,往往形成洪水肆虐。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曹操运气不好,刚好遇上夏秋时节的暴雨形成的滔滔洪水,辽西走廊上的傍海道自然就没法通行了!

而傍海道沿途的沼泽和湖泊,也增加了行军的难度。

首先沼泽泥泞,一不留神,就可能深陷沼泽,还没见到敌人,就已经丢掉了性命。

要知道,古代军队在沼泽和湖泊间行军本来就十分困难,而曹操远征的部队以骑兵为主,辅助以少量的步兵。让这些不习水性的北方男儿操舟弄楫,自由地穿梭于河流和湖沼之间,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沼泽附近的蚊虫非常多,叮咬了行军的部队后,甚至让军队染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以当时古人的医疗条件,基本上很难阻止军中疫病的爆发,届时可能这些传染病就足以让这支部队崩溃了!

所以说,不是曹操不想操近路,而是没法通过洪水阻断的傍海道,以及面对湖泊和沼泽中的各种危险,所以他不得已选择了崎岖难行的卢龙道。

当然卢龙道也并不是那么好走路的!

循着卢龙道到塞外,曹操一度还是找不到路了,“塞外道绝不通。”

但是超级牛人曹操直接率领部队,逢山开路,挖山埋沟,直接打通了500多里的山路,然后经白檀,过平山岗,穿过鲜卑人的王庭,向东直插乌丸大本营柳城(今天的朝阳市东南郊)。

在当时来说,曹操也是拼出了洪荒之力来行军。

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在距敌两百里的时候,被乌丸游骑发现了。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正想南下的乌丸霸主蹋顿,见曹操自己来送菜(曹操人少,又是自己的主场作战),高兴坏了!

立即率辽西单于楼班和右北平好在单于能臣,并伙同袁尚、袁熙所部,共数万骑兵向曹操逆袭。

此时,乌丸一方人多势众,而曹操一方的辎重部队还有后面,前面主力部队的铠甲都还在后方的车队里,披甲的将士不多,曹操手下都非常害怕!

关键时刻,曹操淡定地登上了白狼山制高点,冷静观察过后,发现乌丸虽然势大但是整个队伍混乱,命令张辽为先锋,直插敌人中军。

猛将张辽率曹军主力,见神杀神,遇佛杀佛,所过之处,乌丸人头滚滚,残肢四飞。

曹操远征乌丸的决断

就在蹋顿感觉形势不妙时,张辽率部已经杀到身前,只见白光一晃,蹋顿忽然看见子自己的无头身体,瞬间一片黑暗降临!

张辽率曹军阵斩乌丸霸主蹋顿后,乌丸联军上下无不惊慌,本就不整齐的队形更加的混乱,部分酋长率已经率部逃跑。

混乱之时,只要有人带着逃跑,其他的人那里还会为别的部落掩护,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宗旨,一场逃跑的竞赛开始了,乌丸联军终于崩溃!

兵败如山倒!没有斗志乌丸联军作鸟兽散!

曹军一鼓作气,追亡逐北,不仅斩杀乌丸霸主蹋顿,还杀掉了联军中所有的王者,俘虏了20多万人,取得了远征乌丸的决定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