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陽繞銀河系一周,那麼地球真的就會發生一次生物大滅絕嗎?

z劉紅


太陽繞銀河一週大概需要2.6億年,地球上曾經發生的5次生物大滅絕,時間間隔卻並不是2.6億年,而是沒有什麼規律的。地球生物滅絕主要還是地球環境的變化。

關於地球歷史上的生物大滅絕,最不靠譜的說法有兩個,一個是太陽系繞銀河公轉週期;一個是“復仇星”每2600萬年光臨一次地球,造成太陽系引力場的波動,使得小行星、彗星更容易撞擊地球。前者上文已經說過,後者在現今人類的觀測中,太陽並不存在一個姊妹伴星,也不存在每2600萬年接近太陽系的小恆星。

地球已經發生的生物大滅絕至少有5次,從大量突然出現又突然大量死亡變為化石的物種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經歷過多次興盛與凋零。科學家對原始地層的考古研究、對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發現,地球生物大滅絕和地球大氣氧含量波動、大氣氣溫波動、海洋融氧和氣溫波動等有關。地球大氣是動態變化的。

拿二氧化碳來說,濃度低不利於植物生存進而影響到所有生物,濃度高也不利於植物生存。植物大量繁殖可能會造成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波動,反過來又影響到地球生物的生存。


來看世界呀


地球上曾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從時間上看貌似呈現出週期性。那麼生物大滅絕真的跟太陽繞銀心週期有關嗎?

我們的太陽在帶著整個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太陽系位於距離銀心的2.6萬光年遠處,大約算是銀河系的郊區,以250公里/秒的速度繞銀心轉動。繞行一週大約是2.2-2.5億年,所以從地球成型至今大約也就轉了20圈。
地球歷史上已知曾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

  •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稱奧陶紀大滅絕,是在4.4億年前,約85%生物滅絕,科學家推測因全球氣候變冷導致;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泥盆紀大滅絕,大約是在3.65億年前,科學家推測是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二疊紀大滅絕,大約是在2.5億年前;
  •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三疊紀大滅絕,發生時間是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
  •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白堊紀大滅絕,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恐龍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這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間隔時間大約是6200萬年。這個時間間隔跟太陽系繞銀心公轉的週期2.5億年相差甚遠,所以說太陽繞銀河系一圈地球生物就大滅絕一次並不太可能。

這裡是科學黑洞,感興趣的不要忘了點波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