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P2P理財風險頻發的直接因素

續不斷的P2P爆雷,再次將這個行業推到社會大眾面前,大家在探究平臺出事原因的同時,也在質問P2P網貸的底線是什麼?監管政策規定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這就意味著平臺就應該完全做到信息透明,一對一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如果借款方出現違約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墊付,而是先告知出借人具體情況,平臺方進行催收,就算要墊付也是在一定週期內,這樣處理方式對於平臺的運營才是合規的。

實際上在行業早期,所有平臺都是不兜底的,至少說在2013年前是沒有兜底的情況出現,直到某家平臺在一次逾期中進行墊付後,行業的方向由此發生了轉變。兜底不僅成為P2P標配,也成了投資人選擇平臺基本條件,所以各種兜底方案就由此產生,風險保證金、第三方公司擔保、履約險等等,都是為了投資人相信平臺能夠保證本息安全。

這才是P2P理財風險頻發的直接因素

事實上在金融行業中哪裡會存在絕對保本保息的,風險和收益始終是並存的,越高的收益註定風險也越高,所以由此看來P2P平臺的兜底,其實是將風險滯後釋放的。從近段時間爆雷平臺中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當平臺對外公佈逾期時,投資人無法正常提現,換句話說只有平臺兜不住了,才會告訴大家項目早就出事了,後面的處置要麼展期或清盤,要麼跑路。

由此看來當前大多數平臺,投資人跟平臺信息是不對等的,而大家基本只能通過一些表面的信息來判斷平臺的實力,例如什麼背景、高管、業務等介紹,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真正實用的資料。此外很多平臺更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做成債權包、計劃類等產品,誠然這的確有效的提高了用戶體驗,但底層資產的穿透和匹配就更加不清晰了,有些平臺甚至趁機自融去投一些其他的項目,這就形成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一旦平臺爆發風險時,投資人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可以說二者的地位不對等。投資人完全就是弱勢群體,既無法從平臺那裡收回本金也無處維權,這就是信息不對等造成的。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並非是一兩次風險爆發,引起監管部門關注就能解決的,是需要從源頭上去解決化解。

去剛兌、透明化,才是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要去剛兌、透明化,那麼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借款人的信用體系搭建。目前的行業情況是P2P平臺或者資產端替大家挑選借款人,而不是投資人自己挑選,換句話說全由平臺來匹配的,所以在無法瞭解借款人的真實情況下,導致投資人必須看到剛兌才能夠安心。這是P2P行業去剛兌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投資人需要剛兌降低風險,而平臺為了留住用戶不得不軟兜底,所以P2P去剛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