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罰!支付安全堡壘待完善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環境仍有較多的不穩定性,上半年市場頻繁曝出的P2P平臺清盤、跑路事件,加大了金融風險及信用危機,受P2P爆雷事件的影響,部分地區再次暫停了“投資類”企業的工商註冊。近段時間私募風險事件的頻發,行業再次面臨挑戰。

私募風險頻現

1998年證券投資圈內開始有人從事類似私募基金代客理財的活動,這是中國私募基金的雛形,由於沒有形成正規的金融產品,相對於之後的陽光私募,當時被稱為“地下私募”。星石投資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楊玲告訴《經濟》記者,當時由於缺少法律保障,這些準私募基金主要以3種變通的形式存在:工作室、委託理財、投資或諮詢公司。對於當時的市場人士來說,相當於遊走在“灰色地帶”。

隨著相關法律的出臺,準私募基金開始以委託理財的形式,通過證券公司或信託公司發行產品。私募逐漸邁入“合法化”進程,時稱“陽光私募”。之後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嚴格監管下,私募越發向著規範化的方向發展,然而,近段時間頻發的私募風險事件引人深思,更多人意識到,私募行業並不平靜。

據公開信息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已發佈6批次共170家擬失聯私募機構名單,以及三批次共41家因失聯被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

一般來說,風險很多都發生在私募股權市場,盛世資產董事總經理劉曉俊向《經濟》記者表示,募集的民用資本資金投向企業項目過程中可能有一些違規操作,二級市場相對好一點,股票市場的暴跌不屬於大型的風險事件。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告訴《經濟》記者,我國目前缺乏界定合法私募與非法集資的明確法律依據,也有部分人員打著銷售或成立私募基金產品的理由,通過高額回報擾亂金融秩序,構成非法集資而承擔法律責任。他建議,私募基金從業機構和個人,一是要嚴格限制投資者人數和門檻。目前資管新規明確私募資金投資者的門檻;二是嚴控私募基金推介方式;三是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最低收益;四是加強私募基金託管的管理。“私募基金從業機構和個人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合規運營,才能避免因非法集資被追究刑事責任。”潘向東如是說。

注意6大風險類型

私募行業存在的風險種類較多。比如流動性風險,資金成本和收益倒掛的問題,包括期限的錯配問題等。

私募行業監管相對不足,特別是對資金的管控相對有限,導致原有的委託代理行為無法得到良好的執行與監管,而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風險收益不平衡,就極易爆發風險。

潘向東提示有6點風險類型。一是信息不透明的風險。私募基金沒有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其資金的投資運作過程具有較大的不透明性,容易導致委託代理問題,影響投資者收益。

二是基金管理人能力參差不齊。與傳統的公募基金相比,私募行業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門檻普遍較低,缺乏嚴格的行業准入標準,且私募基金經理的能力與公募基金存在著明顯差異。

三是較高的道德風險。投資者對私募基金項目並不能有效地進行監督與管理,所以私募基金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

四是抗風險能力較低。私募的資金來源沒有公募資金來源豐富,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私募基金普遍看重高收益的項目,但高收益的背後也對應著高風險。而私募基金的資金沒有那麼雄厚,也就沒有相應的抗風險能力。

五是流動性較差。私募的產品不像傳統債券、證券等投資產品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買賣,一般期限較長,退出渠道有限。

六是監管風險。私募創業投資基金不適用基金法,不受其監管,投資者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因此在私募實際管理人失聯以後,作為資金託管的銀行是否需要承擔相應責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中基協也進一步明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

銀行託管不等於沒有風險

為避免風險,很多私募機構都有銀行託管業務,但所起到的防範風險的作用比較有限,託管業務在私募基金運行過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至少保證資金在合同約定的範圍內進行運作。但保管銀行不能也不宜承擔私募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潘向東稱,私募基金的託管業務初衷確實是想要防範私募風險,通過託管降低私募基金運營風險。當私募違約時,私募基金的託管行如果能夠按照基金合同約定,承擔起召集持有人大會等合同約定的託管行職責,對穩定投資者情緒、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均能起到正面作用。

但是,私募違約事件爆發後,託管行能否擔負責任尚不確定。此外,部分託管業務存在失職、失責問題。潘向東表示,銀行對於託管責任的推卸,客觀上會衝擊投資者對於私募產品的信心,對於私募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需要完善細化私募行業規範併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推動私募金融立法,加強外部監管等多方面努力來規範私募產品的託管行為,劃清託管責任界限,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恢復投資者信心。”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要正確看待私募基金託管業務的3個不等式。首先,私募基金保管不等於私募監管,當時私募基金並沒有強制要求保管;其次,私募基金保管不等於產業保全;最後,私募基金保管不等於剛性兌付。在各類投財物品中,私募基金可能取得的收益較高,但出資者面對的危險也較大。而要避免私募基金實際操控人失聯、“跑路”等事情的發作,維護出資者合法權益,可以加強對私募基金處理人的協同監管,釐清有關參加各方的責任鴻溝,進一步加強出資者維護和教育。

防範風險

韜韞投資總經理張潤對《經濟》記者表示,風險頻發對整個私募基金行業形成一個很大的負面影響。受情緒的影響,私募資金管理的要求也會提高,因為擔心出現道德性的風險。“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私募基金的內控,很多機構員工連5個人都不到,都是老闆自己說了算,這就需要招更多合規性的人員來制衡,哪怕是再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都要特別配備合規人員,所有決策都要形成隔離,比如投資部人員要做投資人的事情,風控合規部門就要做風控合規相關的事情。”

在防範私募風險方面,潘向東認為,第一,需要有關部門對私募基金更加嚴格的監管。對私募基金的嚴格監管,使其降低自身可能帶來的風險。第二,需要託管行業更加完善。對於私募基金的託管業務應實施問責制度,託管行務必審核好項目,並且對託管的私募基金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三,按照“管理與保管分開”的原則,託管人與管理人形成相互制約關係,可防止私募基金財產挪作他用;如果管理人違法違規,託管人可向監管部門報告。第四,加強投資者教育。購買私募股權基金產品,一定要加強投資者風險意識,明確權責,建立相應的問責與懲罰機制。

從管理人的角度看,應更好地履行管理義務和受託責任;從託管人的角度看,應更好地去關注資金流向,做好合法監控,避免出現資金池和自融。

另外,張潤認為,由於現在投資人缺乏信心,管理人可能也沒有信心,比如對所投的項目沒有信心,因此,機構需要與投資者做好溝通和交流,加強投研能力、合規能力的建設,做好投入。

弱者等待洗牌出局

劉曉俊建議私募股權基金要練好內功,真正把投研能力升級,找一些比較好的企業,而不是跟風投,“比如之前共享單車,多個品牌湧現,很多投資者覺得這個好就去投,不做定調,想‘燒錢’燒到上市,最後很多相關企業倒閉,二級市場也是一樣,要靜下心來真正去了解一些企業,抓一些有價值的股票”。

中閱資本總經理孫建波直白地告訴《經濟》記者,當下很多機構在裁員降薪或者關門,機構如果想堅持下去,可以降低成本。

因此,儘管當前環境對私募基金的發展頗具挑戰,但在這期間私募基金也面臨不錯的發展機遇。在潘向東看來,一是居民財富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居民高淨值客戶的數量快速增加,資產配置需求顯著提升,對於私募基金髮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二是開發更多適合監管和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與國外相比,我國在FOF和MOM產品種類不多,私募基金可以結合自身的投研能力,在FOF和MOM上發力開發出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淨值類產品。三是政策支持。資管新規已經明確了私募基金是我國重要的資管產品種類,未來隨著證券市場不斷深化和新經濟的發展,私募基金可以結合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新經濟的融資需求,開發更多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產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目前我國大幅提高金融市場開放水平,私募基金將會迎來境外業務的快速發展。

楊玲表示,真正具有強大的投資實力、嚴守合規風控大門的機構將成為大浪淘沙中的倖存者,一方面,嚴監管提升了私募基金的運營成本,如律師費用、工作人員、辦公場地等運營成本,同時私募基金創業的門檻和成本都在提高,拓展業務難度也大大增加,實力不足、合規建設不足的私募被洗牌出局是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行業的大浪淘沙使得私募基金競爭愈加激烈,這也使得有著強大而穩健的投資實力成為私募基金公司生存發展的基石。因此,私募基金開始更加重視公司投研實力的塑造,逐步完善激勵機制,使得私募行業成為新一代投資精英的又一選擇。

“由於私募基金投資操作和運作管理機制相對靈活,私募基金在追逐市場趨勢的過程中更具有優勢,行業集中度也隨之提升。”楊玲如是說。

中基協數據顯示,業績優秀的百億私募年年都有新增,而且從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100億元以上管理規模的私募數量從51家增長到了233家,百億規模的私募基金數量穩定增長。這意味著嚴監管之下,隨著行業進一步分化,歷史業績良好的大型私募將更加受到資金青睞。

從行業層面講,私募行業和公募行業的差別也在進一步彌合。楊玲表示,嚴監管下行業規範被再度重申,一些大型私募公司的運作規範性也在逐步向公募基金靠攏,私募基金行業的商業模式、業務規則也逐步成熟,內部管理、人才培養等機制逐步完善,行業監管、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也在不斷健全。隨著國內私募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私募基金行業將向著更加規範、專業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一批大型私募機構的逐漸壯大,有望使得私募行業的市場話語權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