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56天)

81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56天:

《五十六難》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56天)

原文:五十六難曰:五臟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是五積之要法也。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56天)

翻譯如下:

第五十六問曰:五臟的積病,有各自的名稱嗎?是哪月哪日得病的呢?

回答:肝臟的積病名叫肥氣,位置在左脅之下,突出如同扣著的杯子,有頭有足。如果經久不愈,就會令人發生咳嗽、氣逆以及痎瘧之證,連年累月不愈。這種積病是在季夏戊己日所得。為什麼這麼說?肺臟的病邪傳變到肝臟,肝臟應當傳變到脾臟,但季夏之時脾土當旺,當旺者不易受邪,肝臟的病邪無法傳變到脾臟就想回傳給肺臟,肺臟不肯接受,所以就滯留積結在肝臟成為積病,所以可以知道肥氣是在季夏的戊己日得病的了。

心臟的積病名叫伏梁,起始於臍部之上,大小如同手臂,向上直至心之下。如果經久不愈,就會令人出現心煩的病證。這種積病是在秋季庚辛日所得。為什麼這麼說?腎臟的病邪傳變到心臟,心臟應當傳變到肺臟,但秋季之時肺金當旺,當旺者不易受邪,心臟的病邪無法傳變到肺臟就想回傳給腎臟,腎臟不肯接受,所以就滯留積結在心臟成為積病,所以可以知道伏梁是在秋季的庚辛日得病的了。

脾臟的積病名叫痞氣,位置在胃脘之處,突出如同扣著的盤子。如果經久不愈,就會令人四肢不能自如收展,出現黃疸,飲食不能營養肌膚。這種積病是在冬季壬癸日所得。為什麼這麼說?肝臟的病邪傳變到脾臟,脾臟應當傳變到腎臟,但冬季之時腎水當旺,當旺者不易受邪,脾臟的病邪無法傳變到腎臟就想回傳給肝臟,肝臟不肯接受,所以就滯留積結在脾臟成為積病,所以可以知道痞氣是在冬季的壬癸日得病的了。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56天)

肺臟的積病名叫息賁,位置在右脅之下,突出如同扣著的杯子。如果經久不愈,就會令人瑟瑟發抖、惡寒發熱,氣喘咳嗽,甚至發生肺壅之證。這種積病是在春季甲乙日所得。為什麼這麼說?心臟的病邪傳變到肺臟,肺臟應當傳變到肝臟,但春季之時肝木當旺,當旺者不易受邪,肺臟的病邪無法傳變到肝臟就想回傳給心臟,心臟不肯接受,所以就滯留積結在肺臟成為積病,所以可以知道息賁是在春季的甲乙日得病的了。

腎臟的積病名叫賁豚,發生在少腹部,向上直至心之下,就像小豬一樣,上下奔突沒有定時。如果經久不愈,就會令人發生氣喘氣逆、骨痿、少氣之證。這種積病是在夏季丙丁日所得。為什麼這麼說?脾臟的病邪傳變到腎臟,腎臟應當傳變到心臟,但夏季之時心火當旺,當旺者不易受邪,腎臟的病邪無法傳變到心臟就想回傳給脾臟,脾臟不肯接受,所以就滯留積結在腎臟成為積病,所以可以知道賁豚是在夏季的丙丁日得病的了。

這就是五臟積病的名稱和辨別的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