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之人體的四海


中醫理論之人體的四海

黃帝問岐伯說:我聽你講述刺法,所說內容皆離不開營衛氣血。人體中運行營衛氣血的十二經脈,在體內屬於五臟六腑,在體外聯絡著肢體骨節,你能將它們與四海聯繫起來講一講嗎? 岐伯回答說:人體也有四海,也有十二經水。十二經水都流注於海,自然界有東、西、南、北之分,稱為四海。

黃帝問:人體是如何與四海對應的呢? 岐伯說:人體有髓海、血海、氣海和水穀之海分別與自然界的四海相應。
黃帝說:這種理解真深遠啊!你是怎樣把人體之四海與自然界之四海對應起來的呢? 岐伯回答說:必須首先明確人體的陰陽表裡及經脈的滎、輸等的具體分佈部位,人身的四海就可以確定了。
黃帝問:那麼怎樣確定四海及其經脈重要穴位的位置呢? 岐伯回答說:胃乃水穀之海,其氣血向上輸注至氣衝穴,向下輸注至足三里穴;衝脈乃十二經之海,其氣血向上輸注至大杼穴,向下輸注至上巨虛與下巨虛兩穴;膻中乃宗氣之海,其氣血向上輸注至天柱骨上的啞門穴和天柱骨下的大椎穴,向前輸注至人迎穴;腦為髓之海,其氣血向上輸注至腦蓋中央的百會穴,向下輸注至風府穴。


黃帝問:人體之四海,是怎樣滋補和損害人體的呢?又是怎樣促進和耗敗人體的生命活動的呢? 岐伯回答說:四海之功能正常,就會促進人體的生命活動;四海功能失常,就會耗敗人體的生命。懂得調養四海就會使人體得到滋補,不懂得調養四海就會有害於人體健康。

黃帝問:人身之四海的正常與反常情況會出現什麼症狀呢? 岐伯回答說:氣海內邪氣有餘的,就會感到胸中憋悶,呼吸急促,面色發赤;氣海內正氣不足的,就會出現氣息缺少以至於無力說話。血海內邪氣有餘的,則常常覺得身體有膨脹感,鬱悶不爽但說不出自己有什麼病;血海內正氣不足的,就會常常覺得身體在縮小,無精打采但也說不出自己有什麼病。水穀之海內邪氣有餘的,則出現腹中脹滿的症狀;水穀之海內正氣不足的,就會常感到飢餓但又無食慾。髓海內邪氣有餘的,動作就會表現為過於輕健有力,行動無度;髓海內正氣不足的,則表現為頭暈耳鳴,小腿無力,兩眼昏花而視物不清,倦怠嗜眠。
黃帝說:我已瞭解了四海正常與失常的症狀,可如何來調治呢? 岐伯回答說:仔細審察四海輸注的重要穴位,據此來調節其虛實,但不要違反虛補實瀉的治療原則,以免造成危害。順從這些法則治療的就可恢復健康,違背此法則的就會有死亡的危險。黃帝說:講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