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針法治療膝痛經驗總結,賀氏三通法、董氏奇穴、黃帝內針……

一、賀式三通法

微通法

取風池、風府穴祛經絡之風邪,膝關透曲泉條達局部氣血。

溫通法

火針點刺內外膝眼,局部加灸,以火針之熱力,助體內陽氣驅散寒邪。

強通法

局部痛點刺血拔罐。

二、臍針療法

臍針療法取方位7、3、1,即兌卦(肺),震卦(肝),坎卦(腎)

膝為筋之府,肝主筋,腎主骨,針刺震卦可養血柔肝,針刺兌卦為佐金平木之法,針刺坎卦為滋水涵木之意。

三、黃帝內針針法

“同名經穴同氣相求”

“肘、膝關節對應”

“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根據這項原則,若患者膝關節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疼痛,可選擇對側肘關節陽明大腸經的曲池治療。膝關節內側疼痛,根據患者經絡循行部位分析,若是足太陰脾經路線疼痛選擇對側手太陰肺經的尺澤,以此類推,治療時可囑咐病人配合患側的活動(此為動氣針法)。

四、傳統取穴

膝為筋之府,肝主筋,腎主骨,治療時除局部常規取穴外,還可陽陵泉透陰陵泉,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取骨會大杼,膝關透曲泉。

《肘後歌》

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脅肋腿痛後溪妙,膝股腫起瀉太沖。

膝關節痛還可以針風府、後溪、太沖,在臨床上都有可取之處。

五、平衡針灸

平衡針灸治療膝關節疼痛多為單穴治冶療,一般取“膝痛穴”對側取穴法

定位:前臂伸直,手掌向下,肘橫紋的中點。針感:以麻脹針感向腕關節放射為最佳。

此針法只要針感到位,即可出針不留針,強調三秒鐘見效,立竿見影。

六、董氏針灸

三金穴點刺出血對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膝內側用心門穴特效。

膝關節變形膝關節疼痛可用肩中穴配心膝穴、復原穴、靈骨、大白。

七、三才針法

針灸甲乙經記載,髀關穴主治“膝寒痺不仁,不可屈伸”。

從現代解剖分析,髀關穴在股直肌近端,內側的縫匠肌與外側的闊筋膜張肌交叉凹陷中,髂前上棘與髕底外上緣連線上,平會陰。闊筋膜張肌位於大腿的前外側,起自髂前上棘,止 於脛骨外側髁。

所以如果要用髀關治療膝關節疼痛,用針尖觸碰闊筋膜張肌使其跳動,釋放肌張力,治療膝關節外側疼痛。

針尖朝向斜內側,觸碰縫匠肌,使其跳動,治療膝關節內側疼痛。

臨床上縫匠肌緊繃、高張力,會影響到股動脈,累及下肢循環,出現膝寒、痿厥、股內筋絡急的症狀。

現代醫學的軟組織損傷也是膝關節疼痛的一大主要原因,比如膝關節髕骨正下方疼痛,可以考慮髕下脂肪墊損傷,膝關節上方的疼痛,可以考慮股四頭肌的損傷,膝關節後側疼痛可以考慮膕肌的損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