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2天)

81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2天,繼續……

《二難》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2天)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2天)

翻譯如下:

第二問曰:診脈之處有“尺”和“寸”這樣的稱謂,這是什麼意思?

回答:被叫做“尺”和“寸”的地方,是人體十二經脈之氣會合之處。從“關”(掌後橈側高骨下方,動脈搏動之處)到“尺”(尺澤,在前臂內側肘部橫紋之處),這裡是尺部的範圍之內,屬於人體陰分的管理範圍。從“關”到魚際(魚際穴,在大拇指對掌肌的邊緣處,肌肉隆起如魚腹,又是赤白肉際相會處),這裡是寸部的範圍之內,屬於人體陽分的管理範圍。所以,前臂屈側面(小臂可以彎曲的那一面)從腕關節橫紋到肘關節橫紋,計算為一尺一寸,從“關”以上到腕橫紋分去一寸,餘下的一尺就是尺部,所以叫“分寸為尺”;從“關”以下分去一尺,餘下的一寸就是寸部,所以叫“分尺為寸”。所以,陰(尺部脈)只取“關”以下一尺中的一寸,陽(寸部脈)只取“關”以上一寸中的九分。尺和寸的起始和終止,加起來共計一寸九分,所以叫尺寸,也就是寸口脈。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2天)

多瞭解一點兒:

寸、關、尺——從《難經》開始,寸口脈被分成了寸、關、尺三部,這有何意義?不但由此之後我國曆代醫生都在使用這一診脈方法,而且至今仍被中醫臨床醫生所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