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稱爲南宋七王,爲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大宋皇位,為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1138年,皇室南遷定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在與金國的抗爭中,南宋湧現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高宗、孝宗、寧宗時相繼追封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為七王。即蘄王韓世忠、劉光世為鄜王、張俊為循王、岳飛為鄂王、楊沂中為和王、吳玠為涪王、吳璘為信王。這七人雖然都為南宋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結局卻是大不相同。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鄜王劉光世,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後率部抗金,但其“御軍姑息,無克復志”,飽受詬病。紹興七年(1137年),引疾罷去兵權。紹興十二年(1142年),劉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贈太師,諡號“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蘄王韓世忠,字良臣,晚年自號清涼居士。南宋名將、詞人,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重大的貢獻。他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贈太師、通義郡王。宋孝宗時追封蘄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諡號“忠武”,後配饗宋高宗廟廷。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循王張俊,字伯英,南宋初年名將,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苗劉之亂時,他和韓世忠等率軍平定叛亂,成為趙構的心腹,紹興年間,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及金軍南侵,在明州之役和柘皋之戰中大敗金軍。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趙構罷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兵權。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岳飛冤獄。後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張俊死,終年六十九歲,追封循王,後諡號“忠烈”。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鄂王岳飛,字鵬舉,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後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和王楊沂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鷙。少時機敏多力,嫻習兵法,善於騎射。北宋末年,應募從軍擊賊,後成為張俊部將。紹興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軍統制,開始掌管宿衛親兵。其後於藕塘大破劉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戰時,以長斧士大敗金軍“柺子馬”。紹興二十年(1150年),封恭國公。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罷為太傅、醴泉觀使,進封同安郡王。乾道二年(1166年),楊沂中去世,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諡號“武恭”。楊存中馭軍寬而有紀,出入宿衛四十年,少有過失,受兩朝寵眷,宋孝宗常稱他為“郡王”而不稱其名。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涪王吳玠,字晉卿,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領兵抗金,與其弟吳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後歸屬於曲端、張浚麾下。富平之戰失敗後,吳玠扼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敗金軍,史稱“微(吳)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吳玠汰冗員、節浮費,廣設屯田、修復廢堰,與胡世將創轉般折運法,使糧儲充足。官至四川宣撫使。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病逝,年四十七。追贈少師,諡號“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他們被稱為南宋七王,為南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大不相同

信王吳璘,字唐卿,南宋名將,四川宣撫使吳玠之弟。吳璘早年隨兄長吳玠抵禦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領兵抗金,二人都以勇略知名。富平之戰失敗後,吳璘、吳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敗金軍,為保衛秦隴、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帶病奮起,對抗入侵的金軍。官至奉國軍節度使,封新安郡王。乾道三年(1167年),吳璘病逝,年六十六。追贈太師、信王,諡號“武順”,位列七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