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趙括:紙上談兵到底有多厲害

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的戰略決戰,可以說也是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的一場戰爭,現代人看長平之戰或許並沒有多大波瀾,因為歷史上幾十萬人的戰爭多的是,但是這麼想你就錯了,長平之戰在當時可謂是驚濤駭浪,之前從來沒有過這種規模的戰爭,要知道當時七國里人口最多國家也沒超過400萬人,你在算算長平之戰時秦趙光是投入了多少軍隊,就知道當時的長平之戰是什麼概念了。

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長平本來是沒有這麼多人參戰的,前期(趙軍換趙括為主將之前)趙軍只有20萬人,秦軍更不可能有60萬人,具體數量不詳,但從僵持的情況看估計和趙軍差不多。但就這20萬人所需要的糧食也不是趙國能吃得消的,別說趙國,實際上當時的秦國沒比趙國好哪去,要知道秦軍是遠征,糧食運輸在古代是個特大難題,就長平之戰時秦趙兩軍實際得到的資源來看,只能說秦軍比趙軍稍好。

懂行的人可以去查查古代的糧食產量,就知道當時養20萬人打仗是個多重的負擔,不打仗的時候軍隊還可以種田,兩軍對峙的時候就得光吃不幹活,所以廉頗和王齕僵持兩年多的時候秦趙幾乎都已經沒有能力在負擔下去了,但是秦軍根本沒有退兵的意向,趙王屢次催促廉頗速戰速決,廉頗也不是沒主動出擊過,但均被王齕擊退,所以廉頗還是選擇固守。

至此長平之戰的局勢就是秦軍不退廉頗只有守,趙國已經沒有能力守,趙王換趙括不是因為秦國的謠言,當時的趙國朝廷幾乎都認為應該讓趙括去(除了他老媽和藺相如),要知道趙王不但讓趙括換了廉頗,而且又帶了二十多萬人趕赴前線,舉國之兵盡出,只有北方防備匈奴的李牧剩少量軍隊,所以說趙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跟秦軍拼命。

趙括也沒有辜負趙王的期待,他到長平後統領四十多萬大軍一改廉頗的固守策略主動進攻,秦國不是聽說趙軍換了趙括為主將才換的白起上,而是趙括也確實厲害,自恃人多勢眾四處出擊,王齕撐不住了才換的白起,而據我估計趙括可能到死的時候還不知道他的對手是白起。

白起統領秦軍后王齕改為副將,這個時候的秦軍數量仍是遠遠不如趙軍的,可能秦昭王自己都沒想到趙國會這麼玩,要說白起這個人真的是神人,同樣的軍隊王齕被打的節節敗退白起輕而易舉就穩住了局勢,而且還將趙軍包圍,趙括也不是一般人,他帶領的趙軍勇猛無比,雖說沒有突破包圍但也讓秦軍也損失巨大,要知道趙軍可是整整40多萬大軍,秦軍數量太少,這樣下去局勢遲早對秦軍不利。要說這趙括也實在是猛,秦軍要換成一般的將領可能真就被他給突出去了,可惜他的對手是白起,派了幾萬秦軍釜底抽薪把趙軍糧草給切斷了,趙括也不是傻子,他就一改突圍為防守,等待趙國救援,他這個方法固然是對的可惜秦昭王不是傻子,他知道趙軍主力被圍困且斷糧的時候徵調了秦國境內15歲以上的男性盡達長平戰場,同時威脅其它國家不敢援助趙國,這個時候秦國也玩命了,秦昭王不但給白起送去了幾十萬士兵而且還派軍隊阻擊趙國援軍。

前面已經說了,白起在秦軍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都能處於優勢,就更別說率領六十萬大軍了,趙軍等援軍等了一個多月後已經近乎崩潰,我想象不了幾十萬人斷糧一個多月的的畫面,史載“士兵相互殘殺為食”。

趙括等援軍無望只得拼死突圍戰死沙場,據我瞭解戰後秦軍這麼大的傷亡很可能就是趙軍在斷糧後拼死突圍造成的,要知道一個人餓瘋了的戰鬥力絕對相當強,幾十萬餓瘋了的士兵跟你玩命怎麼可能傷亡不大。

弓弩在這場戰爭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秦軍居高臨下利用弓弩打退趙軍一次又一次的突圍,趙括本人也被射死,趙軍群龍無首才投降,要是趙括沒被射死的話秦軍必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取勝。

縱觀白起一生,人們都說長平之戰是他最漂亮的一戰,我卻認為是最慘的一戰,因為趙軍實在是太猛了,趙括更不是一般人,斷糧一個多月竟然還能給秦軍這麼大打擊,而且王齕是誰?是當時僅次於白起的秦軍將領,趙括都能將他打敗,你說這人厲不厲害?

真實的趙括:紙上談兵到底有多厲害

真實的趙括:紙上談兵到底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