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並不僅僅會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來自趙括,意思是說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不聯繫實際情況。史書上記載,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談論用兵打仗頭頭是道,後來趙孝成王派趙括接替廉頗,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趙軍戰敗,被秦軍坑殺數十萬。從此,趙括就成了紙上談兵的代名詞。可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其實不然,如果不是碰上白起,未必不會成為一代名將。


趙括—並不僅僅會紙上談兵

影視劇趙括形象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個戰國末期最強的諸侯國爆發了一場大決戰,史稱長平之戰。初始,趙國主帥為廉頗,秦國主帥為王齕(he),前期趙軍吃了點虧,然後廉頗就選擇了固守不戰的策略,秦軍一時半會也無可奈何。因為戰爭的地點長平,距離秦、趙兩國的大本營都比較遠,長時間的僵持,導致兩國後勤壓力都有點吃不消,尤其是秦軍,山高路遠,運輸更為困難。於是秦國使用反間計,使趙王撤下廉頗換上了趙括,自此,趙括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可惜轉瞬即逝。


趙括—並不僅僅會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


趙國換人,趙王中反間計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趙國確實撐不住了,趙國那時候總人口大概300萬人,供養四五十萬的軍隊,且堅持了三年已是到極限了,趙國也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來結束這個僵持的局面。而那時,趙國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趙括了。


趙括—並不僅僅會紙上談兵

影視劇白起形象


趙括上任後,更換了大批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把廉頗固守不戰的方針改成主動出擊。從趙括上任後的幾項措施來看,其確實不是一個平庸之人。更換大批將領,換成自己的人,更有利於控制整個軍隊,從後面軍隊的表現來看,趙括這一點做的確實不錯。整個大軍被圍困四十餘天,又被截斷糧道,竟然沒有發生譁變,而且趙括還能組織軍隊進行土味,直到突圍失敗,趙括被亂箭射死後,大軍才向秦軍投降,說明趙括對帶軍還是有兩下的。


趙括—並不僅僅會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形勢圖


長平之站是秦趙兩國都輸不起的戰爭,哪一方輸了,哪一方可能就會被滅國,從當時的綜合國力來看,秦國無疑是要強於趙國的。趙王換將,更大程度上是無奈之舉,但趙王也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君,不可能僅憑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把趙國的命運交到一個新人的手上。所以我認為,關於趙括,可能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嶄露了頭角,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畢竟當年秦始皇焚書,很多歷史都成了灰燼,不得而知了。

所以,你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的。我是萬萬不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