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18線小縣城房產的心酸歷程

房子永遠都是人們討論的中心問題,各大財經等媒體的數據、帖子大多都是報道一二線大城市,或是三四線中等城市房產的發展趨勢與漲幅走向的。

作為地地道道的18線小縣城居民,親眼觀望並經歷了作為中國最小的城市單位縣城的房產大翻動。

我所在的縣城,座標於皇城腳下,在向南策馬揚帆400公里。

這裡的第一個樓房居民小區始建於2006年,當時的樓價為600元/平米,人們的工資也就600左右吧,總之一個月工資緊緊張張也差不多能買一平米。

到了2008奧運那年,房價往上漲了個二三百,達到了800多。

往後在推兩年,2010年的時候就已經漲到了1100元。同時工資自2007年開始也出現了上調,到2010年的時候基本也能拿到1100百元吧。每月的工資還是能夠擔負一平米的。

到2013年的時候,房價已經飛漲到了每平米1700左右。

而到2015年的時候,房價已經不滿足於幾百幾百的漲了,一躍到了2800左右。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買房的人們就大慘了。這個時候的月工資已經不能滿足一平米的房價了。

2016上半年,房價突破了每平三千元。到了下班年,已經漲到了3200左右。接下來的速度更是打破了人們的預知。

到2017上半年的時候,房價又出現了新高,到達了3800左右。這個時候的房價,已經遠遠高於了當地的工資水平了。如果這個時候再不買房,真的很困難了。然而,樓價還在繼續的作威作福。

2017的下半年,新開發的小區每平4500元。開盤的當天賣出了將近400套房子。當真是買漲不買跌呀!

也許是受一二線城市降價的影響,2018以來,樓價沒有了2017年的瘋狂。到目前為止,略微向上調了二百。

也許比起大城市來說,這個價位根本不算什麼,甚至趕不上大城市的一個零頭。但是,18線小縣城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購房群體呢?

每月平均工資不到三千的國家單位在編人員,一人外出打工做苦力供養全家的農村人,一天10多個小時換來3000多元的流水線工人……

這樣對比,即便是生活在18線小縣城,壓力也是不容小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