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三國演義》中被弱化的人有哪些?

一加九加一


位居四大名著之列的《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它塑造了諸多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十分廣泛的社會影響。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而非正史、加上原作者羅貫中有著明確的“尊劉貶曹”思想,因此對它的內容不可盡信。正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所言:“

《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所惑亂,如桃園等事,士大夫作故事用者矣。故衍義之屬,雖無當於著述之論,然流俗耳目漸染,實有益於勸懲,但須實則概從其實,虛則明著寓言。不可錯雜如《三國》之淆入耳。”《三國演義》中被弱化的人物也為數不少,尤以曹魏和孫吳勢力為甚。篇幅所限,筆者在此僅舉幾位弱化程度較高的人物進行介紹。


1、東吳首任大都督周瑜(175-210年)。羅貫中為了塑造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刻意將周瑜描寫成一位心胸狹窄、毫無器量的人物,造出了“三氣周瑜”的戲碼,“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臺詞更是誤導性極強,赤壁之戰中周瑜的戰功也被諸葛亮搶走,這真是對周瑜的極大醜化。事實上,周瑜和諸葛亮在歷史上並無衝突,他更是寬宏大量、性格謙和之人。連素與周瑜不和的東吳老將程普都深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打動,感慨稱“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有這般雅量的人豈會與諸葛亮斤斤計較?更重要的是,周瑜是指揮孫劉聯軍贏得赤壁之戰的主帥和首功之臣,並提出著名的“天下二分”之計。

由此觀之,周瑜可謂是《三國演義》中被弱化最為嚴重的人物。

2、曹魏大將軍、大司馬曹真(?-231年)。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為了樹立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手戲,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不僅將曹真描寫成一位屢敗於諸葛亮之手的庸才、將他的戰功全部轉移到司馬懿頭上,還給曹大司馬安排了一個與周瑜相同的死法:被諸葛亮氣死,簡直窩囊至極。事實上,曹真是曹丕的託孤重臣、虎豹騎的統帥,也是當時鎮守魏國西線的最高統帥、司馬懿只是他的部下,諸葛亮在與曹真的正面對抗中更是無功而返。歷史上,曹真的軍事才能十分突出,在他的指揮下,諸葛亮的前兩次北伐都被擊敗。由於正確地判斷了蜀軍的主攻方向,曹真不僅讓諸葛亮無功而返,還收復了此前被蜀漢奪取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231年3月,曹真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因病於洛陽逝世,所謂氣死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3、東吳第二代大都督魯肅(172-217年)。和周瑜一樣,魯肅也成為襯托諸葛亮智謀的犧牲品。《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只是一位忠厚的老好人、諸葛亮與周瑜鬥智中被愚弄的對象,他的軍事外交才能被完全忽略,“單刀赴會”的事蹟也被歸到關羽頭上。事實上,魯肅本人性情豪爽、膽識過人,有著出色的內政和外交才能,力主促成孫劉聯盟、使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決策正是魯肅做出的,“單刀赴會”時,魯肅更是為維護東吳利益怒斥關羽、成功完成使命。其膽略和見識,顯然不止是一個“老好人”所能具備的。

4、蜀漢徵西大將軍魏延(?-234年)。即使是“尊劉貶曹”的羅貫中,在書中也有貶低的蜀漢人物,魏延就堪稱蜀漢陣營中最大的受害者。《三國演義》中的魏延是一位“腦後有反骨”的不祥之人,初次登場就差點被諸葛亮斬首,後來又被塑造成驕橫跋扈之士、落得被馬岱斬首的結局,三聲“誰敢殺我”更使他淪為小人的經典形象。事實上,魏延並非“腦後有反骨”之輩,他深得劉備信任、忠心耿耿地鎮守漢中近十年,其“重門之計”有效阻擋了曹魏的進攻,他也是蜀漢後期難得的帥才,劉禪在位期間授予假節的第一人正是魏延,足見朝廷對他的信任。遺憾的是,魏延本人的結局並不好,諸葛亮死後他因陷入與楊儀的內鬥而被後者所殺,《三國演義》又給他扣上一個“註定反叛”的帽子,真是悲催至極。

5、曹魏大司馬曹仁(168-223年)。《三國演義》中的曹仁堪稱孫吳和蜀漢刷戰功的經驗寶寶:早年事蹟寥寥;徐庶一出馬,就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諸葛亮又在新野將他水淹火燒;守南郡時被周瑜奪走,守樊城時又被關羽猛揍。事實上,曹仁堪稱曹氏宗族中最有帥才者,徐庶和諸葛亮擊敗他的事蹟純屬子虛烏有,除了棄守南郡和濡須口敗於吳將朱桓之外,曹仁一生鮮有敗績,馬超和關羽都曾敗於他手。曹操在世時,曹仁長年負責據守荊州前線、與劉備孫權對峙;曹丕即位後,更是加封他為車騎將軍和大司馬,負責荊州、揚州和益州的軍事事務。從統帥能力來看,曹仁絕對是曹氏宗族中最為出色的一位(勝於夏侯淵、夏侯惇、曹洪),他常年獨當一面帶兵作戰、深得曹操信賴,絕對不是《三國演義》裡所寫的窩囊廢。

6、長沙太守孫堅(155-192年)。《三國演義》中的孫堅雖然號稱“江東猛虎”,但表現實在與這個稱號不符——討伐董卓時被華雄擊敗、又折損大將祖茂,最終在征討劉表時中伏而死,只給人留下一個莽夫形象。事實上,孫堅戰功赫赫,絕對無愧於“江東猛虎”之名,他曾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和區星之亂,在討伐董卓時作戰最為勇猛、戰果最為顯著,兩次擊敗呂布、並斬殺董卓部下猛將華雄。董卓因畏懼孫堅,甚至還請求與他和親。雖然孫堅在征討劉表時英年早逝,但從正史中的戰功看來,《三國演義》顯然有意將他弱化,將殺死華雄的戰功記在關羽頭上便是明證。

7、原會稽太守、曹魏司徒王朗(?-228年)。這位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士也成為襯托諸葛亮智謀的犧牲品,羅貫中還安排了一個“武鄉侯罵死王朗”的橋段,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這個場景也變成了各類惡搞視頻的常用素材,王司徒在歷史上的其他重要貢獻更是被一筆抹去。事實上,王朗是極有雅量之人,他早年治理會稽期間就深得當地民眾的擁戴。王朗也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博學多才,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等作品,還有文集三十四卷傳世,《周易傳》還被魏國立為研究易學者的必考內容。此外,他的兒子王肅、孫女王元姬、孫子王愷也都是魏晉時代的著名人物。至於這個著名的“罵死王朗”橋段則純屬子虛烏有,王朗一輩子都未曾與諸葛亮對陣、也從未擔任過曹真的軍師,而且諸葛亮北征時王朗已經逝世,兩人根本不可能碰面。即使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來看,王朗也堪稱文武全才——文能舌戰諸葛亮,武能單挑太史慈,絕對是三國時代的人生贏家了。

8、蜀漢徵西將軍陳到(生卒不詳)。為了突出趙雲的英勇形象,羅貫中刻意隱去了當時與他齊名的陳到、導致許多人對後者毫無瞭解。事實上,陳到是劉備的親衛隊統帥,著名的“白耳兵”正是由他率領,其忠勇並不亞於趙雲,並深得劉備信任,曾輔助託孤大臣李嚴鎮守白帝城。蜀漢大臣楊戲曾將陳到與趙雲相提並論:“徵南(趙雲)厚重,徵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如此重臣,居然在演義中連名都沒露,未免說不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