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推動通勤飛建設 坐飛機上下班或很快實現

今年4月,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在“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區通用航空調研會”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推進低空通航試點的最佳選擇。

據相關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灣區人口達6600萬,2017年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灣區GDP總量規模超過了俄羅斯國家、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與韓國持平,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而根據國際通航發展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一旦達到8000美元水平,低空通航需求就會激增。據瞭解,在美國,平均每2萬人擁有1架直升機,在巴西聖保羅空中打“飛的”的價格僅為計程車的2倍,用時僅為地面的1/12。

目前,深圳市場上通航飛行10分鐘的價格是1200元,內地價格是800元。對此,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表示,將全為推進低空通航的發展,進一步參考國際經驗及國內具體情況減政放權,政府會根據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制定政策,並對企業提出規範原則的要求。“等飛行更順暢了,量做大了,也會更加實惠的服務於更多的低空飛行需求者。”

粵港澳大灣區推動通勤飛建設 坐飛機上下班或很快實現

近年來,為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的戰略。2017年2月《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正式發佈,規劃指出要著力實現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兩翼齊飛”。與之相呼應,近年來中國民用航空局對發展低空通航也推行了一系列“放、管、服”新政。而深圳市也將促進通用航空產業寫進了深圳交通“十三五”規劃,明確將加快推進直升機起降點、停機坪及水上機場選址建設,形成通用航空“場—坪—點”三級設施體系,鼓勵珠三角“通勤飛”“空中游覽”等通航特色業務發展。

對此,東部通航董事長趙麒表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又是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商務飛行的需求毫無疑問是非常大也是非常迫切,而隨著中國民航和空管系統持續的簡政放權,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直升機進入尋常百姓家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坐飛機通勤去上下班,或許很快就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