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如何看待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當下的一個教育熱詞。許多學校將翻轉課堂作為課改的核心載體,大力推行;有的專家將翻轉課堂視為課堂的一種革命,大力呼籲……那麼,翻轉課堂是不是未來課堂的趨勢?究竟如何看待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為何受熱捧

翻轉課堂這種先學後教的模式在我國基礎教育界早就存在,無非是技術手段不同罷了。因此,翻轉課堂從美國傳到我國以後,立即受到人們的熱捧。

但是,對於翻轉課堂,我們也須持積極而審慎的態度,既看到其優勢,也明察其侷限。概而言之,就是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如果每個學科都採用翻轉課堂模式,將教學內容全部前置到課前自學,會不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負擔?第二,翻轉課堂對於自學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學生來說或許遊刃有餘,但是對於低年級或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該怎麼辦?第三,翻轉課堂使用的微視頻屬於碎片化知識,我們如何將其與整個學科知識譜系建立系統的關聯?如此等等,都需要我們展開深入的探究。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申宣成)

“土法”上馬,“洋法”慢行

有些學校或區域把翻轉課堂作為“教育新寵”進行大面積行政推進,卻缺乏對校情、學情、學段、學科和教師觀念、素養等因素的調研論證與合理定位。因此,我們常發現翻轉課堂在推進過程中會遭遇種種尷尬。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培訓時熱鬧非凡,實踐者冷冷清清。因為教師們都害怕影響成績。二是追求課堂內的高效,帶來課堂外的負擔。教師準備課下的“自主學習任務單”與“微視頻”製作,學生為了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和觀看“微視頻”,都會耗費大量時間。甚至有可能會演化為另一種方式的課下學業負擔。

對於翻轉課堂,我們可以嘗試進行中國化、本土化、校本化和人本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上,沒有條件的可以因地制宜,創造條件上;有能力的教師可以嘗試,沒有能力的教師可以在培訓學習的基礎上,逐漸適應新觀念和新技術。

任何一項教育教學改革都需要漸進式嘗試和探索,需要實驗者先行,但不可妄下定論,草草上馬,更不可用“拿來主義”驅動全體教師被動就範,強人所難。 (北京市育英學校 李志欣)

翻轉課堂的邏輯起點

翻轉課堂自2007年在美國問世以來,備受關注,甚至被稱為“大勢所趨的課堂革命”。但我認為,翻轉課堂並不是代表課改方向的先進課堂形態,因為它的邏輯起點出了問題。

翻轉課堂最大的亮點是重建了課堂結構,即將傳統課堂的“吸收內化”環節前置於課前,類似於“具有輔導性質的自習”;而課堂上則側重於“信息傳遞”,即師生、生生互動、答疑解惑、遷移、運用等。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個被前置的“自學”環節,仍然是“以教定教”,而不是“以學定教”。請思考如下幾個問題:在翻轉課堂上,自學學什麼?是教師規定的內容;怎麼學?教師有具體的指導;學不會怎麼辦?教師事先提供了輔導視頻;學得怎麼樣?學習平臺早已準備好檢測題。這種美其名曰的自主學習,實則是步步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據此不難看出,翻轉課堂依然是教師“主導”或“控制”下的課堂,是一種“被自學”。

那麼,怎樣從學生和學情出發,更精準地把握教學的邏輯起點,實現理想中真正的自習課?

策略一:加強高效自習課的研究,讓自習課名副其實。教師不能過度地預設學生的“學”。譬如:翻轉課堂上教師事先錄好的微視頻,是不是學生在自學中發現的“真問題”呢?

策略二:重建自習課的流程,變“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查找答案——完成任務”式,為“學生自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式。

策略三:“吸收內化”與“傳遞信息”,本是在課堂內可以一併完成的兩個教學環節,沒有必要前置於課前。一方面時間沒有保證,另一方面我們所追求的課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指的是在課堂規定的時間內要質量,而不是“公海捕魚”!

總之,高度自主的課堂一定是學生的課堂,是生本、學本、心本的課堂,是真正以學定教的課堂。 (河南省漯河技師學院 馬廣金)

翻轉課堂的優勢

翻轉課堂教學,是多媒體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即“技術”加“理念”的教育大變革。其教育理念並不神秘。目前所說的翻轉課堂教學的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實際上是以前我們一直倡導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深化。但傳統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學生學習的材料是紙質的,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很容易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疲勞;二是教師課前要批改學生預習時做的試卷,每節課都如此,工作量可想而知。

翻轉課堂使用了網絡多媒體技術,其優勢在於,一是學生學習的媒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有了網絡微課程以及其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使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通過聲、光、電、圖形、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教學內容,以此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梳理考點。二是教師獲得學生學習的信息更加快捷、方便、

即時、準確。學生試卷網上提交後,教師可以立即看到學生答題的結果,並且還可以看到學生在網上的問題留言。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確定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即教師要進行二次備課。教師根據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疑,在這個過程中,把知識引向深入。 (上海市七寶中學 馬九克)

不宜誇大翻轉課堂的價值

在課程實施教學過程中,決定教學質量的不僅僅是課程內容(教材)的結構要素,課程形式的結構要素優化,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翻轉課堂屬課程形式的結構要素優化範疇。隨著社會發展,傳統課堂不再能承載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為了完成新時期課程標準的“四基教學”、“三維目標”等任務,基於數字化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教育”的必然趨勢。

但過於誇大翻轉課堂的價值、功能和極力排斥翻轉課堂的價值、功能,都有失公允。目前,之所以出現紛爭,有以下原因:翻轉課堂的功能定位仍在釐定中;翻轉課堂的課程形式仍在探索中,翻轉課堂的操作技能仍在積累中。倘若我們能很好地解決上述3個原因產生的問題,翻轉課堂就會深入人心,人人悅納。“翻轉課堂在手,無為而治在胸”的教學景觀指日可待。 (洛陽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張欣)

是“翻轉課堂”,還是“課堂建構”

翻轉課堂究竟翻轉了什麼?是“先學後教”嗎?這是20多年前洋思中學的經驗做法,沒有什麼新鮮之處;翻轉課堂就是用“微課”教學嗎?“微課”教學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不是未來課堂教學的趨勢。“微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知識點,很難全面解決知識體系、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問題。

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是全方位的重新建構。教學依據由教科書為主迴歸於課程標準為主;教學目標由“會學”上升為“想學”;教學材料由課本轉化為教學資源,並細化為“教材”和“學材”兩部分;課堂結構打破時空界限,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全過程,生活處處是課堂;課堂性質由傳授為主到展示為主,重點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課堂評價由“課堂效率第一”到“教學效益第一”;現代技術由服務於“教師的教”轉向服務於“學生的學”;合作學習由課堂上的師生合作發展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技術的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校合作、資源合作等等。

而所謂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沒有太大區別,還是靠語言和圖片等手段描述知識。在教學目標、教學依據、課堂性質、教學評價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僅僅把部分課上的學習內容轉移到課外,談不上是課堂改革,只能算是一種改良。 (山東省樂陵市實驗小學 李升勇)

《中國教師報》2016年1月20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