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曾幾何時,中國人被稱為存錢的典範,在中國超高儲蓄率的帶動下,中國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可以快速進行市場投資的資本,以儲蓄形成的投資也成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中國消費常態化

後來身邊的80、90的我們,很少有人有大額存款。有的甚至已經工作了3~4年,但存款從來沒有到過6位數。然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們的日常消費已經遠遠超過了到手的收入,意思就是即使把全部工資都拿來償還當月的應還貸款,都不夠!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儘管近兩年我國經濟發展開始放緩,但大家的消費卻呈現出非常明顯的棘輪效應,尤其是年輕人的消費水平難以在短時間內下降。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借舊還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貸養貸”。

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每天早上一想到自己還欠銀行和貸款機構那麼多錢,騰地一下就醒了,所以不敢生病、不敢請假、更不敢辭職。”相信很多80後.90後都滿臉惆悵,買了房子、娶了老婆、生了閨女,同時也讓他在貸款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

一、消費數據報告

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從年齡上看,貸款人群中90後(含95後)佔比最高,達49.31%。也就是說,在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將近一半都是90後。其中,40.99%的用戶群月收入在2001元至5000元。而與之相對的是,49.15%的用戶每月的消費貸款(不含房貸、車貸)佔當月收入的三成以上,更有4.25%的用戶每月貸款額度佔實際到手收入的100%以上。而加上房貸、車貸後,有5.44%的用戶每月貸款金額比到手工資還高。

二、貸款公開數據

公開數據顯示,居民未償消費貸款總額今年增加了40%,達6.8萬億人民幣。與此同時,據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來看,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還款的總額達到了756.67億元,環比增長6.35%。2010年全國信用卡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僅為76.86億元,2013年為251.92億元,2015年為380.27億元,到2017年增長到了663.11億元,2018年1季度為711.48億元。並且,我們都知道很多年輕人並沒有信用卡,而是採用螞蟻花唄的形式,據花唄官方發佈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全國近1.7億的90後中,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

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當我們把這些數據全部集中到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讓人害怕的事實:這就是作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正在掉進一個正在的陷阱,一個以消費為核心構建起來的陷阱,當這個陷阱從量入為出到超前消費,再到借錢消費最終到以貸養貸的時候,年輕人就會陷入一個恐怖的循環,一個永遠無法自拔的循環。

從此以後,房貸、車貸、消費貸,貸樣百出;信用貸、現金貸、抵押貸,越貸越窮......

現狀和未來

近兩年,國家開始出臺現金貸嚴管政策。不少小貸平臺只入不出,暫停了放款業務。很多“拆東補西”的借貸者一下子沒了“東牆”,原本“以貸養貸”的生存模式難以為繼。隨著還款日一個個到來,多平臺同時逾期的情況頻繁發生。很多人由於還不起貸款而放棄人生,甚至走向毀滅......

我們該反思什麼?

要想通過禁絕網絡信貸平臺進生活來構築防火牆,既不合法,也禁絕不了。當然,互聯網經濟並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貸款也不能自說自話、自彈自唱,需要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但在正視網絡貸款的野蠻生長及其對消費者的非理性誘導,採取切實的規範和治理措施的之外,如何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財富觀,或許才是重中之重。

從“月光族”到“以貸養貸”,如何遠離……

且不討論網貸,反過來看消費群體,儘管已經在法律意義上成年,具備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能力。但他們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們需要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念,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在各個層面都考慮周到,從上至下保持清醒和理智,不盲目,不跟風,多看多想,做到不攀比消費、不炫耀消費、不超前消費、不負債消費甚至不低俗消費才能避免掉入“以貸養貸”的循環悲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