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曾几何时,中国人被称为存钱的典范,在中国超高储蓄率的带动下,中国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可以快速进行市场投资的资本,以储蓄形成的投资也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中国消费常态化

后来身边的80、90的我们,很少有人有大额存款。有的甚至已经工作了3~4年,但存款从来没有到过6位数。然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们的日常消费已经远远超过了到手的收入,意思就是即使把全部工资都拿来偿还当月的应还贷款,都不够!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尽管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放缓,但大家的消费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棘轮效应,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下降。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借旧还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贷养贷”。

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每天早上一想到自己还欠银行和贷款机构那么多钱,腾地一下就醒了,所以不敢生病、不敢请假、更不敢辞职。”相信很多80后.90后都满脸惆怅,买了房子、娶了老婆、生了闺女,同时也让他在贷款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一、消费数据报告

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从年龄上看,贷款人群中90后(含95后)占比最高,达49.31%。也就是说,在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将近一半都是90后。其中,40.99%的用户群月收入在2001元至5000元。而与之相对的是,49.15%的用户每月的消费贷款(不含房贷、车贷)占当月收入的三成以上,更有4.25%的用户每月贷款额度占实际到手收入的100%以上。而加上房贷、车贷后,有5.44%的用户每月贷款金额比到手工资还高。

二、贷款公开数据

公开数据显示,居民未偿消费贷款总额今年增加了40%,达6.8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来看,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的总额达到了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2010年全国信用卡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仅为76.86亿元,2013年为251.92亿元,2015年为380.27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了663.11亿元,2018年1季度为711.48亿元。并且,我们都知道很多年轻人并没有信用卡,而是采用蚂蚁花呗的形式,据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全国近1.7亿的90后中,超过4500万人开通了花呗。

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当我们把这些数据全部集中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害怕的事实:这就是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正在掉进一个正在的陷阱,一个以消费为核心构建起来的陷阱,当这个陷阱从量入为出到超前消费,再到借钱消费最终到以贷养贷的时候,年轻人就会陷入一个恐怖的循环,一个永远无法自拔的循环。

从此以后,房贷、车贷、消费贷,贷样百出;信用贷、现金贷、抵押贷,越贷越穷......

现状和未来

近两年,国家开始出台现金贷严管政策。不少小贷平台只入不出,暂停了放款业务。很多“拆东补西”的借贷者一下子没了“东墙”,原本“以贷养贷”的生存模式难以为继。随着还款日一个个到来,多平台同时逾期的情况频繁发生。很多人由于还不起贷款而放弃人生,甚至走向毁灭......

我们该反思什么?

要想通过禁绝网络信贷平台进生活来构筑防火墙,既不合法,也禁绝不了。当然,互联网经济并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贷款也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需要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在正视网络贷款的野蛮生长及其对消费者的非理性诱导,采取切实的规范和治理措施的之外,如何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财富观,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从“月光族”到“以贷养贷”,如何远离……

且不讨论网贷,反过来看消费群体,尽管已经在法律意义上成年,具备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能力。但他们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念,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在各个层面都考虑周到,从上至下保持清醒和理智,不盲目,不跟风,多看多想,做到不攀比消费、不炫耀消费、不超前消费、不负债消费甚至不低俗消费才能避免掉入“以贷养贷”的循环悲剧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