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媽媽的情緒傳感器

孩子是媽媽的情緒傳感器

時而看到這樣的問題:我也給了孩子很多愛和自由,但是我的孩子怎麼就有xx毛病?

答案很簡單:內觀自己。

文 | 李雪

一個2歲孩子是愛和自由養大的,整體狀態很好。但有個小問題是孩子比較容易哭,一天總是要嚎幾嗓子。而通常愛和自由養大的孩子情緒穩定。

於是我觀察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媽媽在及時回應、安撫孩子上做得很好,但是媽媽容易突然間緊張焦慮。

比如孩子光腳跑到地上,孩子很開心,但是媽媽突然很緊張怕孩子著涼,媽媽一緊張,孩子就開嚎,媽媽覺察到自己的緊張,孩子立刻安靜下來。

比如孩子去跟小動物玩,本來互動得很好,媽媽看見了,突然很緊張小動物會傷到孩子,然後孩子突然開嚎,並躲避小動物。

再比如孩子在下樓梯,我觀察到孩子的動作非常有覺知,先是雙手抓握住欄杆,然後慢慢的轉動身體,我像看一幅很美的畫一樣欣賞這個過程,同時走過去,走到我伸手就能護住孩子的位置,以防萬一。

孩子是媽媽的情緒傳感器

突然間孩子媽媽看到這一幕,她很緊張,孩子立刻停止下樓梯,很迷茫的站在樓梯上不知所措。

孩子是媽媽的情緒傳感器

這樣的例子很多,孩子就像媽媽的情緒捕捉器,只要媽媽能量緊縮,孩子就會哭,只要媽媽放鬆下來,孩子瞬間止住哭泣,啥事沒有繼續玩。

保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天職,這個過程中,覺察自己的恐懼焦慮,多觀察真實的孩子,比如孩子跟動物的真實關係是怎樣,是否真的有危險。儘量以平穩的心態,默默維護孩子的安全。

即便是非常緊急的狀態,比如孩子確實跟危險動物在一起,或者孩子爬的樓梯年久失修,那麼父母就更不能驚慌,父母驚慌會讓孩子也驚慌,更容易讓孩子陷入危險。父母保持冷靜,不動聲色的把孩子帶離危險才是有效方式。

作者 | 李雪

心理學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創辦『初心心理』;暢銷書作家,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亞馬遜與噹噹網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愛與自由

插圖 | 電影《銀河護衛隊2》劇照與截圖

新的讀者朋友們可能會好奇什麼叫“通常愛和自由養大的孩子情緒穩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李雪愛與自由」,回覆“目錄”即彈出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比較長,但是有您要找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