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鏵,立志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

這是9月上旬的一個傍晚,伴隨著夕陽西下,昭通城二環西路的街燈漸次亮了起來。位於遠大廣場二期正對面的昭通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住院大樓各病房明亮的燈光把醫院大樓附近照得亮堂堂的。

年輕、帥氣、自信而又激情……見到醫院院長李景鏵,他剛下手術檯,記者有些錯愕,這實在是和想象中頭髮花白的老中醫形象相去甚遠……

李景鏵,立志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

正值晚飯時段,醫院內燈火通明,一片雪亮,人們來來往往,醫護人員們顧不上吃飯,忙忙碌碌地接診、巡視、更換液體,護士工作站的呼叫器不時響起,氛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讓記者有種進入其它時空的錯覺。

“這樣的日子是他們一年到頭的寫照,這樣的忙碌連大年三十那晚都不例外。”剛做了幾臺大手術下來,忙碌了一天的李景鏵電話一個接一個,忙著接受各種諮詢。匆匆吃過飯,他急著查看那些剛下手術和危重病人的狀況,照例每個樓層去走一圈。

剛走上三樓,來到ICU病房前,一名微胖的中年婦女叫住了李景鏵,她滿臉堆笑,眼中閃爍著激動,緊走幾步,來到李景鏵面前。

李景鏵,立志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

“李院長,我剛才上您辦公室找您沒在,也沒什麼事,就是想跟您當面說聲謝謝,太感謝您了……”這是一名患者家屬,前幾天,其愛人高處墜落致重度顱腦損傷、腰椎爆裂骨折、下肢癱瘓,在宜賓某醫院治療無效後緊急轉到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李景鏵指導醫護人員積極全面為其系統檢查、科學治療,隨後親自為其手術,病人已經能下床步行,全家喜出望外。

李景鏵隨家屬進入病房,又詳細詢問患者情況,細細地作了一番叮囑才轉身繼續巡視病房。

三十多歲的李景鏵,是重慶渝中區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外科學研究生,主任醫師,教授,曾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工作多年。是一名年富力強、高學歷、高水平專家級外科大夫。

李景鏵,立志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

相較於發達地區,雲南昭通人口眾多而經濟相對落後,醫療條件不好,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相對突出……國家衛生部也鼓勵有技術、有實力醫療團體投入民營醫療,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李景鏵說,每年從雲南選派到第三軍醫大學學習的各大醫院醫生,都會提及雲南的醫療現狀。正值部隊醫院改制逐步深入,他經過深思熟慮,毅然從西南醫院辭職,帶著一支高、精、尖技術團隊來到昭通,於2016年組建了昭通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用兩年不到的時間,他不僅把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打造成了一個“同類型、同規模醫療機構中的佼佼者”,還和昭通患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李景鏵,有辦法……”在昭通民間的醫患之間,有關李景鏵順口溜已廣為流傳。

2017年冬天,昭通市一高速路發生慘烈車禍,一老人身負重傷被緊急送進當地某醫院。幾天後,該傷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出現了病情危重,醫生建議家屬立即轉院至四川華西醫院。

打出租車時,聽的哥說起昭通有一家新開的骨傷醫院很不錯。

家屬半信半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傷者送進了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

“原本死馬當作活馬醫,沒想到卻起死回生了。”2周後,患者治癒出院,給李景鏵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他們緊緊握住李景鏵的雙手不肯鬆開。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一面錦旗都是一個成功的病例,每一封感謝信背後都有一個溫情動人的故事……”在李景鏵中醫骨傷醫院每一層樓道兩側,都掛滿了錦旗,貼滿了感謝信。

“這面是昭通鹽津患者送的,這面是陝西漢中患者送的,那面是湖南永州患者送的……”李景鏵指著牆面上的錦旗告訴記者,醫院成立兩年來,他們沒有做過廣告,沒有上過媒體,全靠老百姓口口相傳,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我們除了開展各種複雜骨傷,還有開顱、開胸、開腹等較為重大的外科手術,斷指再植更是醫院核心專科,建院以來已經成功救治了成百上千斷指、斷肢病人。真正讓昭通老百姓不出昭通,就可享受全國頂級專家服務!”李景鏵說,除了醫術值得稱道,他們醫院的收費,也只有同級別醫院的一半!醫院是市醫保、新農合、多家商業保險定點醫院,也是昭陽區唯一肢體傷殘等級評定醫院。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他和他的團隊仍然還在不停地學習,獲取更大的進步,更好造福患者。

李景鏵,立志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

“別的醫院不敢做、我們敢做,別的醫院做不好,我們能做好!醫院靠技術、靠實力、實實在在服務咱們老百姓!”談起業務,李景鏵一臉自信。

“到昭通過了兩個春節,每個春節都是在手術檯上渡過,孩子打電話來說起就心酸……”李景鏵告訴記者,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者仁心,做昭通老百姓家門口的華西醫院。每當成功治癒一位病患,挽救一個生命,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春節,希望能回家過個年,好好陪陪老人,抱抱孩子……”李景鏵望望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若有所思地說…

來源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