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是如何做到让皇帝求着他做官的?

当盛世唐朝被一场来势汹汹的“安史之乱”撕毁成碎片后,进入了动乱和中兴并存、牛人和野心家博弈的中唐时代。

正是这混乱不堪的多事之秋,更加考验凡人的生存智慧,李泌正是凭着自己超凡脱俗的生存哲学屹立于大唐政坛,既能明哲保身又能为唐朝的政治命运出谋划策,可称为典范。

李泌是如何做到让皇帝求着他做官的?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

据记载,唐肃宗曾与李泌行军在外,李泌一身素服仙骨飘飘的世外高人样,于是有些军士指着他们私下说:“穿黄袍的是圣上,穿白袍的是山人。”肃宗听到了这些议论有点过意不去,就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泌。

“先生啊,现在是战乱时期,本来非常需要你出任要职来指挥全局,不过既然你坚持你的原则,我也不敢违背你的意愿委以要职,但是基于现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为了平息众人猜疑,便于开展工作,朕叫你暂时穿高官之金色紫袍你不会反对吧?”唐肃宗说。

话直接说到这个份上,李泌也不好意思再扮清高了,反正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还利于开展工作,自己来这也是为了帮助辅佐皇帝而已,只好接受了紫袍。

穿上了象征权力的金紫之后,李泌入宫谢恩,唐肃宗又笑着说:“先生既然已经身着朝服,就是名正言顺的大唐官员了,怎能没有正式官衔呢!”

于是,从怀中拿出了已经准备好的皇帝敕书,任命李泌为待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独一无二的官职,也算是位逾宰相了,说白了也就是宰相中的宰相,宠臣李辅国做行军司马,位于其之下)。

这皇帝也不傻,一不做二不休趁火打劫,可是被皇帝变着法子骗着当官的李泌还是坚辞不受,“朕不敢以宰相一职难为您,只是想任命这一职务以度过眼下的艰难时期。等平定叛乱之后,就满足您归隐的志向。”肃宗又可怜兮兮说,几乎是哭着求人当官的样子,不说李泌是神仙都不行了。

看来不当官也说不过去了,李泌这才勉强地接受,反正自己也是为了大唐命运才大老远跑来找皇帝的,有点官职工作起来更加名正言顺,再推托下去就显得有点矫情了。

一次,李泌对肃宗说:“皇上可能不知道,诸将因惧怕天子天威,所以在当面奏陈军务大事时,常常放不开不能畅所欲言,万一因紧张说不透理那么可能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所以我想向皇上要点小权力,那就是请求诸将先向我与广平王汇报军情,经过我和元帅商议之后再向陛下报告,可行的就通过,不可行的就加以否决,你认为如何?” 

李泌做起事还真是够气魄,不做则已一做就特别能决断,连皇帝面前也敢提条件,真可谓是不唯上不唯书的典范,牛人就是有性格啊。

而当时的严峻形势也由不得唐肃宗不同意。反正后来各地所上的军务奏疏皇帝命令全部送到元帅府,由参谋长李泌先打开圈点批阅,紧急事情或烽火战报才加以重封隔门传进宫中给皇帝定夺,其他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就先由李泌处理再奏报。

由此,我们看到了李泌在官场上的胆识与魄力,好了,下面我们来正式扒一扒李泌生命中神秘的“四次下野”是什么情况。

根据各种正史的记载,我们已知的关于李泌离开唐朝权力中心(也就是俗称的“下野”)至少有四次。反正不爽咱就走,来去自如,还不会像孙膑吃粪便和“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以故意跌落厕所来避杀身之祸那么惨烈。

第一次下野做村夫野老,那就是此前唐玄宗天宝年间待诏翰林的李泌因写诗讽喻朝政遭到杨国忠嫉恨,结果被下放蕲春郡(今湖北省蕲春县)异地做官,而心高气傲的李泌干脆自动申请下岗辞去官职,“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第二次做闲云野鹤,就是唐军收复京师之后因权臣崔圆、李辅国和佞后张良娣的猜忌为求自保,李泌便主动要求下野,到南岳衡山修道,肃宗“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

李泌是如何做到让皇帝求着他做官的?

第三次发生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时唐代宗刚刚即位,十分需要真正有才的人为他筹划军国大事,这个重任当然会落到曾和他并肩战斗在元帅府的亲密战友李泌身上,非其莫属也。于是就马上把李泌从南岳召进京城,先做翰林学士,皇帝原本想强迫李泌做宰相(和他爹李亨一样手法),后来李泌死活不干,唐代宗没办法,于是一计未成又心生一计,强令他吃肉还俗,还为他娶朔方故留后的甥女为妻,结婚生子,破了他的20多年“金身”(为这李泌曾哭得稀里哗啦),以便他不再身无牵挂玩失踪做隐士而专心为皇帝做事。

可惜政治从来不是真空状态,李泌纵想心无旁骛地为皇帝做事,别的既得利益者也不会让李泌长久在皇帝身边指手画脚,当时的权相元载(也是大唐十大奸相之一,古代有名的大贪官,类似于和珅那样的吧,经常大肆卖官鬻爵收取好处费,据说他倒台的时候从家里搜出的单单胡椒就有800石,相当于当今的60多吨,其他的可以依此类推。这个自幼家贫好学的文人居然还好聚众听淫乐观亵戏,他的儿子拥有的超级美女皇宫里也不一定有)认为李泌不属于自己人,留在朝廷当然对自己的专权是一种障碍甚至是威胁,就积极谋划赶他出朝。

刚好那时江西观察使魏少游上书请朝廷为他派去一些得力幕僚,有心排挤李泌的元载就在皇帝面前盛称李泌有才,可堪担之大任,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李泌赶出了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这第三次的下野居然还是由读书人出身的元载造成的,果然文人相轻陋习古已有之也。

第四次下野大约发生于唐代宗大历末、建中初期。据史载,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元载因大肆贪污受贿被诛抄家。被元载排挤的李泌又被皇帝召回,不过官椅还没坐热,又受到宰相常衮的排斥,把李泌先下放到澧朗峡(在今湖南省澧县)当团练使,之后才调任杭州刺史,此中曲折悲酸只有他本人才知道,有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就让他自己统计了。

总之,一个平凡老道士历四朝四次被逐又四次被召回,简直就是屹立不倒的泰山顶上一青松,且四个皇帝都争着给他授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能让皇帝求着做官的人估计不多,李泌就是一个,这也是李泌的不平凡之处。

他刻意与权力中心保持有效距离,以“世外人”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是乱世庸君中的策略。

李泌是如何做到让皇帝求着他做官的?

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政治生涯中的多次下野和离京都是他圆通的政治智慧和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李泌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天才,他以经天纬地之才和宁静淡泊之志,实现了出世入世的自由切换,一生经历惊心动魄又闲云野鹤的四次政治下野和五次离开京城,达到了集隐士、谋士甚至术士于一身的高度默契统一,且常能在凶险的官场里全身而退,四个皇帝都争着给他授官而不受,几乎就是一种不朽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