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三十七 请勿转载

唐朝与周边国家多有摩擦,天可汗李世民时期,将诸国都打服了,那时候,无论是谁都为自己是大唐的子民而骄傲。甚至连周围小国的贵族们,都能在唐朝担任官职而荣耀。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急剧下滑,一些邻国虎视眈眈,其中最嚣张的当属吐蕃。吐蕃连年犯边,而唐朝因为藩镇割据,又不肯卖力,所以皇帝非常头疼。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最头疼的是唐德宗李适,他其实非常不想和吐蕃闹翻,多次向吐蕃表达善意,可是吐蕃人总是以为唐朝皇帝软弱可欺,并没有多少收敛。幸好当时他有一位被后世严重低估的宰相——李泌。

李泌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7岁的时候就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肃宗灵武继位的时候,他以一介平民身份替唐肃宗出谋划策,时人称为“布衣宰相”。后来他不愿意为官,却总被肃宗、代宗、德宗从山林请出来,最后还是德宗恳请他做了自己的宰相。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李泌为唐德宗制定了应对吐蕃之策,他坚决反对割地妥协,有力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同时,他让人将府库中旧绢帛重新染好,卖给吐蕃,换取耕牛。又命人打造大批的铁质农具,并将耕牛和农具发送给士卒,让他们在边疆垦荒。上缴粮食后又以此换取边疆的军功,赐以土地,招揽越来越多的人驻守边地。

这种屯田的措施,逐渐让唐朝在边地的人口增多,也增加了防御力量,更为实行府兵制创造了条件。只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没能解决:有人无马。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唐朝不是不产马,而是马匹数量少,而且缺乏良马,必须从西域诸国进口。对于这种珍稀的战略资源,各国也是漫天要价,买马的费用,成为唐朝的一个重大负担。

然而,还是宰相李泌站了出来,对唐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纳臣的计策,几年后,马匹的价格能够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唐德宗又惊又喜,他不知道还有这种好事,连忙让李泌说出他的想法。李泌却很为难地说:“办法是有,就怕您不肯答应。”在唐德宗的再三追问下,李泌这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他的计划:

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马亦易致矣!

云南就是当时的南诏,唐德宗听了这句话,脸色大变:其它三个国家听你的,就回纥,谈都不要谈!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唐德宗为什么这么厌恶回纥?这是因为他在当皇子的时候,奉命去拜见回纥可汗。当时回纥人让他行拜舞之礼,这在唐朝是臣子向君王的礼仪,唐德宗当然不肯,结果回纥可汗大怒之下,将德宗赶了出来,其中随他出使的亲信魏琚、韦少华还被活活打死。

此后,唐德宗就恨透了回纥,远比吐蕃更为痛恨。哪怕回纥人多次表达善意,提出和亲的请求,他都置之不理。朝廷之中,很多大臣了解这段历史,连回纥两个字都不敢在皇帝面前提及。所以,李泌的建议,唐德宗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然而,与回纥结盟,是制约吐蕃最重要的一环,李泌必须解开皇帝的心结。他告诉唐德宗,当年的牟羽可汗正是被现在的合骨咄禄可汗所杀,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唐德宗念念不完韦少华是为自己而死,李泌却告诉他,韦少华在没有弄清礼仪的情况下就带皇帝去见可汗,应该是他对不起皇帝,而皇帝却没有必要有愧。

虽然唐德宗对回纥成见很深,架不住李泌以国事相劝,也架不住李泌的口才好,更架不住李泌先后15次不厌其烦的开导。最后唐德宗勉勉强强同意与回纥交好,李泌又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回纥向唐称臣,向唐德宗称父,给足了唐帝国面子,才缔结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并采取了和亲方式维系了和平。

堂堂大唐没有好马,宰相说:我能让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最后,唐朝在李泌的构思下,由北到南与各国分别连成一线,共同对抗吐蕃。虽然马价降有没有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史书没有记载,但这个策略有效遏制了吐蕃人的扩张,为国力衰退的唐朝巩固了边防。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