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爲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喜歡歷史的人會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商周時的君王通常自稱為“孤”、還有的自稱為“寡人”,為什麼自秦始皇之後,皇帝都是自稱為“朕”?這有什麼來歷嗎?

1、“孤”、“寡人”的自稱源自先秦

“孤”是形聲字,是嬰孩躺在瓜的旁邊,瓜是表聲,指哭泣聲。字的意思是嬰孩獨自啼哭,無人料理,意指孤兒。“寡”字在金文中是象形為屋裡只有一個人,“無夫無妻通謂之寡”,意指寡夫、寡婦,沒有伴侶的人。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孤”是嬰孩躺在瓜的旁邊

商周時君王、諸侯自稱“孤家”、“孤王”、“寡人”是一種自謙的表示。這裡的“寡人”通常解釋為“寡德之人”。不過,春秋戰國時的君王、諸侯多自稱為“寡人”而少自稱為“孤”,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2、“孤”、“寡人”自稱的區別

雖然“孤”、“寡人”都是先秦君王、諸侯自稱,但根據《禮記》記載的周制,只有四方小諸侯自稱“孤”,大國諸侯要自稱“寡人”。由此可見“孤”的地位比“寡人”低了很多。那麼,大國諸侯能自稱“孤”嗎?答案是:可以!但只在特定時期。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無夫無妻通謂之寡”

君王、諸侯服喪時(其在凶服)可自稱“孤”(曰適子孤),表示自責也可稱“孤”,如春秋時楚莊王攻克鄭國,鄭伯肉袒牽羊:“孤不天,不能事君,孤之罪也。”孟明視敗於晉,秦伯說:“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這都是自降身份的一種謙稱。

3、三國時,“孤”的地位高於“寡人”

究其本源,“孤”的地位不如“寡人”,大國諸侯自稱“孤”有自我貶損、自責之意。戰國時一些小國諸侯不願參與紛爭,也以“孤”自稱,不願與“寡人”為伍。比如衛國、陶國“世世稱孤”,就是自降身份,甘願為“孤”。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曹操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劉備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孫權

三國時情況發生反轉,曹操、孫權、劉備都自稱“孤”,比如曹操所說“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孫權、劉備稱帝后也不自稱“朕”,反而稱“孤”。唐末諸侯紛爭時,同樣出現過這種情況。這隻能說明,亂世不講禮法,奸雄也好,梟雄也罷,看來都不太懂周禮。

4、“朕”的來歷和用法

“朕”字用法首創者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有大臣建議秦始皇自稱“朕”,秦始皇表示同意。為什麼棄“孤”、“寡人”不用而用“朕”?“朕”字本意是一人持櫓駕船,延伸意為河上行船無人可依,只能靠自己。

先秦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人,為什麼秦始皇之後都自稱朕?

“朕”字用法首創者是秦始皇

秦始皇用“朕”自稱表現了一種雄心和霸氣,有獨上高樓、傲視眾生的氣概。最後要說明的是,“寡人”、“朕”在唐宋之前一直混用,用哪個詞多憑皇帝本人喜好。明清兩代,“朕”成為唯一用詞,也許自視甚大的他們,認為自己早已不是“寡德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