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要重整架構,馬化騰又在布一個很大的局?

在《精靈寶可夢》或《數碼寶貝》的賽博空間,"進化"是獲得新力量的唯一途徑,皮卡丘由萌寵成長為"十萬伏特電擊王"就通過了3次進化。

在我們的雲世界裡,一隻"神獸"也將迎來第三次進化。它就是全球聞名的企鵝——即將年滿20歲的騰訊。有消息指,騰訊即將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近期會有密集的部門分拆和重組,但不會裁員。

騰訊要重整架構,馬化騰又在佈一個很大的局?

兩次進化造就"王者"企鵝

這隻企鵝每次撲稜一下翅膀,就在全球互聯網洋麵上掀起一次改天換地的颶風。騰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肌體進化" (即組織架構調整)是在2005年,當時騰訊已完成了無線業務、互聯網增值業務、遊戲和媒體業務的佈局,順勢進行了"業務系統化"調整——以產品為導向,把研發、產品納入同一個體系中協調發展。

2012年,手機日漸成為人們的"新肢體",鑑於無線業務被分散在各個不同的業務系統,騰訊又進行了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將業務系統升級為事業群制,將對等業務合併在一個部門,方便統一體系內產品協調資源和創新。

前兩次進化,均讓這隻企鵝獲得了爆發性的力量增長,騰訊現今市值3萬億,是這個星球上最具科技創新力的互聯網公司。

騰訊要重整架構,馬化騰又在佈一個很大的局?

馬化騰:"進化"是企業創新的源泉

對於企業進化,馬化騰一直持肯定態度:"用成熟流程來管控公司,似乎比較省事,但企業的創新能力必定下滑,自發的、原生態的創新能力將日漸萎縮。"

他非常重視騰訊的"進化度",為此還提出了構建"生物型組織"的概念——拓展灰度空間,不追求簡單增長而追求躍遷進化,不畏懼失敗和浪費,讓企業組織本身在無控過程中擁有自進化、自組織能力。

馬化騰認為,在一個企業內,創新無法刻意為之,只能從充滿可能性、多樣性的"生物型組織"自然產生。

騰訊要重整架構,馬化騰又在佈一個很大的局?

第三次進化:打破B端壁壘,著眼"雲+未來"

騰訊的第三次進化將著眼何處?有可靠消息指,打破公司內部B端業務(面向企業或者特定用戶群體的面商類產品)壁壘,建立"To B"業務生態將是這次組織架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這也跟馬化騰的"雲+未來"理念緊扣。"'互聯網+'的基礎建設第一要素就是'雲'。"馬化騰說這句話的2016年,全球第一的雲業務供應商亞馬遜網絡,已經將客戶範圍拓展到美國太空總署。

騰訊雲沒有落在人後。騰訊從10多年前佈局雲業務,最開始是技術自用,用於滿足QQ、微信、騰訊遊戲等需求,直到2010年開向外界提供雲服務。

至今,騰訊雲已為超過百萬開發者提供服務,對外開放的技術能力包括大數據分析、機器人學習、人臉識別、視頻互動直播及智能語音識別等。行業解決方案覆蓋遊戲、金融、醫療、電商、旅遊、政務、教育、媒體、智能硬件等行業。今年第二季度,騰訊收入同比增長81%至人民幣174.96億元,主要受益於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的增長。

但是,騰訊的雲業務尚未得到充分整合,諸如企業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騰訊文檔、AI能力等B端業務也散落在各個事業群中,這可以說是制約了騰訊在未來"雲時代"的突進。因此,一次新的架構調整是順理成章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