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爲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河南人一旦離開了家,就不知道上哪去吃胡辣湯了。

胡辣湯之於河南,就像火鍋之於重慶,拉麵之於蘭州,腸粉之於廣東,河南人早上要是不吃一碗胡辣湯,那這一整天就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一天。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河南胡辣湯以逍遙鎮和北舞渡鎮,這倆個地方最為出名(反正兩派胡辣湯一直在競爭,這樣說我誰也不得罪哈哈哈),而推味君的家鄉就夾在這兩鎮中間,想吃北舞渡也有,想吃逍遙鎮出門也能找到,很是自在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胡辣湯的“胡”是胡椒的“胡”,所以你可以猜到,胡辣湯的辣來自於胡椒。除了胡椒,丁香、乾薑、篳撥、肉桂、山奈……這些香料都有貢獻“辣味”,反觀我們常吃的辣椒,在胡辣湯中倒是沒有佔多重要的分量。

有了這些香料,胡辣湯只算有了一半,洗面筋水才是胡辣湯的“主心骨”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牛羊肉骨頭湯為湯底;胡椒等香料來調味;牛羊肉、粉條、花生、木耳、黃花菜是內容,等這一大鍋湯湯水水倒入了洗面筋水才算是徹底的融合。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洗面筋水裡的澱粉遇熱糊化,使湯汁變的濃稠,香料、配菜均勻地分佈在湯中而不沉底。

裝胡辣湯的鍋都是超大的鐵鍋,下面總要坐著小火,盛湯的師傅已經習慣了時不時地攪動一下湯鍋,熱氣騰昇。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一口胡辣湯從口腔路過喉嚨直到胃裡,不知道是因為燙還是因為辣,你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滑下去軌跡,牛羊湯溫補,配上香料疏通,一碗胡辣湯下肚就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通體舒暢,酣暢淋漓。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吃胡辣湯最好是要配著油條、油饃頭、油餅、水煎包……把它們丟進胡辣湯裡泡一泡,飽吸湯汁塞進嘴裡,在我看來就已經是人生的極大滿足了。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再土豪一點還可以吃“兩摻”胡辣湯,多點上一碗豆腐腦,胡辣湯豆腐腦混在一起,攪動之前“涇渭分明”,攪勻之後渾渾不清,但與之相伴的是豆腐腦賦予胡辣湯更加順滑的口感,也是別有風味!

中國人評價美食講究“色、香、味”,胡辣湯似乎不好用這個標準來評價。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黑乎乎”是胡辣湯的顏色,“漿糊糊”是胡辣湯的質地,不管是找角度,還是調光線,都難看出胡辣湯有什麼美感。

當年陳曉卿拍《舌尖》為什麼沒有胡辣湯?不是因為胡辣湯不夠地道,能承包一億多人的早餐,胡辣湯當然足以代表河南美食,虧就虧在胡辣湯不上相!

河南胡辣湯,這麼有名氣,為什麼沒上舌尖上的中國

所以沒有喝過胡辣湯的外地人是不會理解,為什麼河南人每天早上都要在路邊喝這碗黑乎乎的湯。

若拋除我們對胡辣湯的母胎熱愛,關於“河南人選胡辣湯作為早餐”這個問題,我也有過疑惑。

胡辣湯辛辣通暢,若是為驅寒?河南遠不如東北寒冷。若是為祛溼?河南也不如四川那般潮溼,到底為著什麼我也不得知。

但我知道只要人在家鄉,不論嚴寒酷暑,冬春夏秋都在一如既往地喝著胡辣湯。

一碗胡辣湯,足以慰風塵。

離鄉千萬裡,如在故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