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因材施教成爲素質教育的新常態

讓因材施教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常態

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花木種植說”來詮釋因材施教的含義;孔子曾用:“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來解釋因材施教的本質;朱熹曾用:“孔子施教,各盡其才”來解釋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因材施教,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素質水平、認知水平、課程接受程度而採取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然而,放眼全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師其實並不在多數,有時,受多重因素影響,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其實就是享受幸福教育的過程。新時代新氣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展都有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這句話深刻詮釋了因材施教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成長規律開展教學,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句話深刻揭示出教學方向的重要性。俗話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真正明確因材施教的方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知識接受程度,才能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深刻說明了教學執著的重要性。執著並不是固執。學生受先天因素等各方面影響,難免個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全面、透徹,導致形成了所謂的“後進生”。教師的執著就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即針對每個學生既要兼顧整體也要兼顧個體,對每類學生都要分類指導,尤其是“後進生”,更要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執著理念,開展動態教學,真正根據課程接受程度來針對性調整授課內容,實現教師對因材施教的執著追求。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深刻表達了只要我們教師真正開展因材施教,就一定可以收到教學的效果。青年教師開展因材施教,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樹立執著的理念,明確因材施教的方向,課程後期積極走到學生中間,為學生排憂解難、梳理思路,並進行課程的再次總結。終會發現,在因材施教的推動下,教學的成果已在學生心中形成。

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真正考慮學生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激發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可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其發散思維,進而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也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素質教育的質量,最大限度的揚長避短,實現期望教育。

讓因材施教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