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因材施教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常态

让因材施教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常态

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花木种植说”来诠释因材施教的含义;孔子曾用:“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来解释因材施教的本质;朱熹曾用:“孔子施教,各尽其才”来解释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素质水平、认知水平、课程接受程度而采取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放眼全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其实并不在多数,有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享受幸福教育的过程。新时代新气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句话深刻诠释了因材施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规律开展教学,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句话深刻揭示出教学方向的重要性。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真正明确因材施教的方向,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程度,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深刻说明了教学执着的重要性。执着并不是固执。学生受先天因素等各方面影响,难免个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全面、透彻,导致形成了所谓的“后进生”。教师的执着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即针对每个学生既要兼顾整体也要兼顾个体,对每类学生都要分类指导,尤其是“后进生”,更要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执着理念,开展动态教学,真正根据课程接受程度来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执着追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开展因材施教,就一定可以收到教学的效果。青年教师开展因材施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树立执着的理念,明确因材施教的方向,课程后期积极走到学生中间,为学生排忧解难、梳理思路,并进行课程的再次总结。终会发现,在因材施教的推动下,教学的成果已在学生心中形成。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真正考虑学生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其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扬长避短,实现期望教育。

让因材施教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