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博士生:在家充實自己成為新“常態”

  我是一名在比利時的中國留學生,博士四年級在讀。今天,進入了我居家防控、抗疫的第三週。剛剛掛斷和國內父母的電話,淡淡鄉愁湧上心頭。寫完這篇稿件,我決定包頓餃子。

不是“禁足”的禁足

  3月13日開始,比利時出臺了對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政策, 到了18日,疫情期臨時政府正式成立,隨即啟動了 “封城” 、停學、限流等防疫措施。因為一直跟進國內新聞,所以我們中國留學生對禁足、遠程辦公等措施早已不陌生。13日當天,學院再次發送郵件,通知大家開始遠程辦公,以及一些課程的安排。16日,我和導師最後一次面談,討論了論文和課題的進展與方向,第二天就從辦公室把所有重要的書本和辦公用品打包好,再從超市揹回了大米、雞蛋、蔬菜等生活物資,為居家抗疫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但真正進入“封城”期,我們才發現比利時的“禁足”措施與自己所想象的不同。雖然餐館、酒吧不再開放堂食,聚會、集會也被禁止,但人們還是可以進行戶外運動。當然,比利時的人口密度與國內有很大差距,就算在城市裡,白天出門跑步也時常面對空蕩的街道,超市、公交也不算很擁擠。但即使是理解了這種國情差別和政策差距,面對讓武漢“流淚”,全國警惕的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焦慮與不安感依舊時常出現,第一週尤甚。住處附近本應充滿歡笑聲與讀書聲的小學因為停學一下子安靜下來,原計劃舉行的活動和會議也全部取消,和其他同學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寥寥無幾。這也讓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變多,每天清晨,郵箱和微信推送著最新的病例數字和疫情走勢,家人、朋友群裡不斷分享歐洲各國疫情暴發的信息,這一切都讓剛開始居家隔離的我感到擔憂。隨著新增病例的加速上升,不少當地同事也開始體會到同樣的不安。雖然文化觀有不同,他們對疫情的緊迫感也開始逐漸加強。原本訂在5月初的研究組巴黎研討會,在經過了兩週的討論後,也最終被取消。

  這種情緒在第二週開始有所緩解。街道上的行人開始禮貌地保持距離,超市裡的工作人員也都戴上了口罩手套,雖然麵粉和衛生紙這類的“緊俏品”偶爾脫銷兩天,所有生活基本品依舊供應充足。做美食、做瑜伽、聽一直沒來得及聽的新歌。陽光好的日子裡,還可以去小公園裡喂喂鴨子。當在家充實自己變成一種新“常態”,內心逐漸接受了這份焦慮中的平淡。於是我開始學會放下手機,每天只在晚餐後看一些必要的信息更新,把生物鐘調回平日裡的工作狀態。

思念祖國,在這春日裡

  “是否回國”這個問題可能讓一些海外中國留學人員糾結困擾。於個人而言,我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留在比利時。一方面因為學業,另一方面,比利時較歐洲其他疫情更嚴重的國家,總體狀況還算穩定。雖然近期每日新增病例都以千數計,但居家還是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被感染的危險。這周國內通報的兩個從比利時輸入的新增病例,經確認均是從比利時回國途中與同機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而被感染。我們也在這樣的案例中,不斷認識到長途旅行中交叉感染的風險。上週,駐比使館召開了留學人員抗擊疫情的視頻會,並對我們擔憂的很多問題進行了解答。會議的交流再次緩解了我的一些憂慮。

  上週開始,使館的“健康包”逐步發放到了在比利時各個城市的中國留學人員手上,使館教育處開設了留學人員傾訴熱線。雖然我沒有真正嘗試去撥通熱線,但很多時候,知道其存在,那種溫暖的力量便不需要通過聲音就能抵達內心。

  雖然在“是否回國”這個問題上的選擇不同,但我相信,也許不少願意跋山涉水歸國的學子,正是因為這份只有自己家鄉才能給予的安心。

  作為一名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生,我時常因“後真相主義”所帶來的危害而擔憂。好在當混亂的信息開始讓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變得模糊時,這份遊子對祖國的思念卻格外清晰。

我相信希望,甚於一切 

  疫情猛如虎,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尤其是對於需要趕稿的博士生來說。

  博士生涯走到最後一年,我常和同事開玩笑,論文的壓力已經幫我趕跑了對疫情的恐懼。經過第一週的手足無措和調整計劃,我的論文寫作再次被提上日程。國內疫情暴發後,使館就不斷提醒我們要增強防護意識,於是我3月初便把大部分需要的數據和文獻整理分類,為宅家寫作做好了準備。從第二週開始,我規定自己每天8小時如常工作,勞逸結合。

在比博士生:在家充實自己成為新“常態”

我和我的小書桌

  雖然畢業壓力很大,讀博期間也走過一些學術上的彎路,甚至對4年前赴比留學這個選擇有過質疑,我還是相信,現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成長的積澱。在考驗與歷練中,我依舊懷抱著對自己博士理想的希冀。

  上週五我完成了一個章節的寫作。當時很開心地在陽臺上伸了個懶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即使是在這樣的日子,我還是如此的幸運。多年以後,我也許會懷念這段日子裡的一些片段,比如封閉式寫作,比如自己研發的扯麵,以及沒有聚餐,只有陽光、我和音樂的午後時光。

  我覺得自己是尤其幸運的。而這份幸運得益於無數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的奮力工作,得益於那些為“我”付出時間、心血的“陌生人”。

  希望疫情過後,我們可以平安、快樂地奔走在春日的陽光裡,無所憂懼。

在比博士生:在家充實自己成為新“常態”

一份賣相不大好的餃子

2020年4月5日 寫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作者系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傳播學在讀博士生 供稿/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