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不被老蒋重用?

众所周知,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大佬,是一个极有权势的人物。在蒋介石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中,杜月笙是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但耐人寻味的是,到了抗战胜利后,一心渴望被蒋介石委以重任的杜月笙,换来的只是蒋介石的冷酷无情,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

从1927年1937年这十年间,是蒋杜二人关系的“蜜月期”,更确切一点说,这是杜月笙与整个国民政府相处融洽的时期。

早在1927年初,杜月笙便与青帮另外两位大佬黄金荣、张啸林甩掉原来的合作伙伴孙传芳,把北伐军作为新的靠山。尤其是在“四一二政变”中,杜、黄、张三人率领门下弟子出了不少力,因此都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客,并且都得到一个“少将参议”的荣衔。这就意味着,他们背后的帮会势力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

几十年,国内多地发生水灾、旱灾,急于洗白自己身份的杜月笙为了赈灾多次慷慨解囊,得到社会各界的称许。除此之外,他还广泛参与公益、慈善、教育等事业,出钱又出力,社会各界都给予很高评价,蒋介石甚至亲自题写了一块“乐善好施”的匾额送给杜月笙。

杜月笙为什么不被老蒋重用?

抗日战争初期,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笼络,化装逃离上海到达香港。蒋介石委任杜月笙统一指挥“孤岛时期”上海的抗日活动,这使得杜月笙居然成了凌驾于“军统”、“中统”之上的“统统”,风头一时无两。

在此期间杜月笙指挥他留在上海“孤岛”的一众门徒与其他帮会力量,协助“中统”、“军统”跟日伪势力对抗了一段时间,除掉了不少汉奸,干了一些大快人心的事。

香港沦陷之后,杜月笙逃到重庆,协助孔祥熙和戴笠合伙开办了一间“通济公司”。这间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跟日本方面做生意,把当时大后方非常匮乏的棉花等物资贩运过去。这也是让重庆方面非常支持的一件事。

到了抗战后期,杜月笙也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协助戴笠在浙江淳安等地培训特工人员。

不可否认的是,杜月笙在整个抗战期间为蒋介石政府办了不少实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使得他产生了一些错觉,以为在抗战胜利后论功行赏,自己完全有理由被蒋介石委以上海市市长的重任,再不济,弄个副市长当当也是可可接受的。

然而,杜月笙还没回到上海就得到一个令他无比惊愕也无比失望的消息——蒋介石委派的上海市长人选根本不是他杜月笙,而是钱大钧,至于副市长的名单,也绝对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可想而知,为蒋介石辛辛苦苦奔忙那么久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杜月笙,心中有多么忿忿不平!

杜月笙为什么不被老蒋重用?

1945年8月29日,杜月笙由浙江淳安启程返沪,本以为自己劳苦功高,上海当局一定会隆重迎驾,哪知返沪途中在火车上已得到消息,有人已在他预定下车的北站四周贴满了标语:“打倒恶势力!”“杜月笙是恶势力代表,”“打倒杜月笙!”并由当局通知将欢迎杜回沪的礼仪取消,将已搭好的牌楼拆掉。

杜月笙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惊,不得不临时改在上海西站就早早下了车,以避免出现在北站时经历那种极其难堪的场面。

杜月笙和他的门徒们很快就搞清楚,到火车站迎接杜月笙的人,除了一些他的亲友之外,完全没有哪怕一个党政要人的身影。杜月笙不是傻子,他当然明白,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想都不想用,蒋介石跟这一切根本脱不了干系,就是他存心要打击自己。

本来杜月笙是兴冲冲踏上回归上海之旅的,他对重回大本营之后的日子充满着憧憬。不仅仅是因为他料定自己有可能接掌市长的位子,成为上海之王,而且心里也盘算着按理该由自己主持上海接收日、伪资产的工作,这可是个发大财的好机会。万万想不到回到上海后,这一美差没有轮到他,蒋介石早已另有安排。

杜月笙为什么不被老蒋重用?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对杜月笙如此冷酷无情?原因是复杂的,总之,蒋介石虽然在必要时利用杜月笙为他服务,但不仅不想重用杜月笙,而且总认为杜月笙不过是“大流氓”之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上不了台面”。

对于蒋的翻脸无情,杜月笙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直到事实摆在他面前时,他才看清楚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份量。据说,晚年的杜月笙有一次当着友人的面发牢骚说:“蒋介石只不过是拿我当夜壶罢了,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

这个比喻还真是十分形象,蒋介石确实是把杜月笙当成政治夜壶使用的。

但有些网友指出,蒋介石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啊,你杜月笙毕竟是黑帮分子出身,真让你做了上海市长,他蒋介石还怎么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