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中藥方,這些疾病不妨試試黃芪療法

黃芪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對於很多疾病的治療以及緩解都有很大作用。黃芪在生活中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怎麼治呢?下面給大家講講黃芪中藥方有哪些、黃芪的食療藥膳怎麼做以及黃芪服用禁忌,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了解一下吧。

黃芪中藥方,這些疾病不妨試試黃芪療法

黃芪中藥方

1.治表虛自汗

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治陰虛盜汗

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治急性腎炎水腫

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治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

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

5.治陽氣虛弱

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以及川芎同用。

黃芪中藥方,這些疾病不妨試試黃芪療法

6.治瘡瘍潰破

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治肺氣虛證

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治氣虛衰弱

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黃芪的食療藥膳

【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做法:烏雞肉洗淨切塊,當歸、黃芪洗淨,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吃法:喝湯、吃肉,每天早晚各一小碗。秋冬季節可每日喝一至兩次,春夏可每週兩三次。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痠,面色蒼白等。注重養生保健的朋友,對當歸黃芪烏雞湯肯定不會陌生。當歸的補血,黃芪的補氣,再加上烏雞的滋陰補腎之效,組合之後可謂絕佳!長期服用,可使女人氣血調和,皮膚滑潤白皙,富有光澤。

黃芪中藥方,這些疾病不妨試試黃芪療法

【黃芪山地粥】

黃芪30g,山藥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頻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

功效:本方黃芪、山藥補氣益脾,生地黃養陰清熱;三者均能降血糖。用於糖尿病,氣虛陰虧,口渴口乾以及尿頻。

黃芪中藥方,這些疾病不妨試試黃芪療法

黃芪服用禁忌:

1、氣虛脾溼型的人是比較適合服用黃芪的,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鬆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比較鬆軟。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否則會造成不良反應。

2、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髮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因此不宜服用黃芪。

3、腎病屬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溼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遵循醫生指導,不能亂用。

4、陰虛患者使用黃芪要注意,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溫馨提示:此文章僅供大家學習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