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敖的祕方讀書,你的效率能飛上天信不信?

用李敖的秘方讀書,你的效率能飛上天信不信?

李敖的書房擺滿了書

李敖是臺灣著名作家,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等100多本著作,其中《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

他寫的這麼多書,包含了相當大的信息量。如果光憑記憶來寫,根本是不可能的。他的多產與高效主要利益於超乎尋常的讀書方法。

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李敖的讀書法。

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來,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

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類分出來了。那背面有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排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切開。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裡面了。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的很細。

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分的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同性戀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

修女同性戀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任何書裡有關的內容都進入我的資料裡來。

換句話說,我這本書看完之後,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可是被我勾住了,這些資料我不憑記憶來記它,我憑用細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緊,放在資料夾子裡。

我的記憶力只要記這些標題就好了。標題是按照我的習慣來分,基本上都翻譯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來,偶爾也有些中文的。...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才算看完這本書。

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都把它的精華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這種土法煉鋼的治學方法

那麼為什麼要把資料都剪下來,粘貼到一本筆記本上呢?在書上劃上重點不就行了嗎?

或許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剪下來的好處。因為每本書裡的要點都不是在同一個地方,即便你在書中劃下來,並做了記號,到時候尋找起來仍然很不方便。

要找類似的材料,往往要翻閱很多本書,即累且工作效率又低下。

如果把這些重點都剪下來,粘貼到一本筆記本上,並做好歸納,這樣,下次你要用的時候,就能很快找到你想要的資料。

有些人覺得好好的一本書,把它剪了,實在是可惜了。

其實,除了那些以讀書為消遣的人來說,其實大部分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以書為我所用,就是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讀書,才最有效。

把書剪掉,對於一本完整的書來說,或許是可惜的,因為它被損毀了原來的面貌,書的整體外形已不復存在。

但是對於自己的學習效果來說,是大大有益的。


當然,做任何事情都不是死板的。“大卸八塊”讀書法,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書都按照這種方法來處理。別人的方法應該靈活地運用到自己身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具有收藏價值的書,和一些排版、行文你都十分鐘意的書等等,就沒有必要做這樣的處理。我們看到,李敖的書房也放滿了完整的書籍。他也並不是所存的,全是些用書頁粘貼起來的筆記本。

另外,有些虛構類的作品,比如小說或者戲曲之類的書籍,也不適合用來剪貼。一部小說所有的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結構,一旦分割開來,就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當然,裡面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摘抄或者影印下來。不同的書籍,裡面的精彩內容,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

總而言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知識更方便地提取,併為我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