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李敖先生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是三國曹丕的感慨,他將其寫進《典論》,成為驚世之語。倘若用這句話來形容作家李敖的心理,尤其是他針對魯迅先生的評價,再合適不過了。

在中國人心中,魯迅就是民族的文化脊樑,他的詩詞文章被人樹為標杆,當成楷模。但是,李敖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止一次公開評論魯迅,他認為,魯迅的文章滿紙牢騷,行文用詞多有不妥,文化價值有限,還達不到“文豪”的水平,後世不應該過度崇拜。

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魯迅先生

一九二五年,魯迅寫過一篇短文,名叫《戰士和蒼蠅》,文中用“營營”來形容蒼蠅的叫聲(原文: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兩千年初,李敖公開指出該文用詞不當,稱:“蒼蠅只會嗡嗡地叫,就連《紅樓夢》等名著裡也是這種寫法,誰都不會用營營來形容蒼蠅。”

李敖這麼一說還真是,在我們印象中的確是這樣的——嗡嗡叫的蒼蠅。那問題來了:魯迅為何要用“營營”,難道他不知道蒼蠅是嗡嗡叫?

在《詩經》中有一首寫蒼蠅的詩:“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用營營來形容蒼蠅了,而非魯迅杜撰,故意賣弄。

《詩經》中這首詩,用“營營”來形容蒼蠅的叫聲,是勸解君子不要聽從小人讒言,說它們(蒼蠅)不停地在搞破壞,還在兄弟間挑撥離間,影響兄弟情誼。之所以魯迅要借用“營營”而不用“嗡嗡”,是有一定原因的。

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周作人先生

一九二四年,魯迅胞弟周作人寫了一篇讚美蒼蠅的短文,名字就叫《蒼蠅》。文章中,周作人將人們討厭的蒼蠅寫得意趣十足,當時受到許多好評。魯迅一直就不喜歡這位弟弟的為人處事,便藉此機會寫了《戰士和蒼蠅》來勸解他,現在來說就是“懟他”。雖說是懟,但畢竟是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這與《詩經》“豈弟君子,無信讒言”是一樣的,故而借用“營營”就沒啥問題了。

其實,在魯迅很多作品中都有提及蒼蠅,大多都是用“嗡嗡”,在此處用“營營”,應是他故意為之,“弟弟,你不要聽信小人挑撥,我們才是一家人”,並非用詞不當。

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李敖先生

那麼李敖為何要這麼評價呢?對此,筆者翻閱了詞典,專門查找了對“營營”的解釋。詞典解釋說,該詞可作形容,亦可作象聲。若單純從修辭角度上考慮,將“營營”作為形容詞來說蒼蠅,是不妥的。但是,《戰士和蒼蠅》一文很明顯是作象聲詞處理的,因而李敖的說法不對。

我們提倡文學批評,但李敖對魯迅的評價似乎矯枉過正,雞蛋裡挑骨頭,在不知其意的情況下,就強搬硬套,不免讓人對其評價的初衷產生懷疑——抨擊他人,抬高自己。

因此,對於李敖,筆者認為用魯迅《戰士和蒼蠅》來形容他最貼切: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

魯迅這篇文章用詞不當?李敖:的確是用詞不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