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李敖:這位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今天離開了

李敖這一生,無非是“說真話,明是非”/<font>

李敖:這位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今天離開了

老夫聊發少年狂/<font>

八十多歲的李敖,又出了一本自傳。他笑稱寫多了大書,厭倦繁劇,這一本《八十自傳》,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對人生洋洋灑灑的綜述,而是用一個又一個“微言大義”的小故事串起自己的一生。李敖的這種自傳方式,體例近似明清文人的筆記體或魏晉時期的士人小說。書不在多,貴在言精,從《八十自傳》中,我們再次看見那個嬉笑怒罵、恣意曠達的“狂人”李敖。/<font>

李敖是個實在人。別人一出書,往往依著出版商的策略,一遍遍唸叨自己著書的不易、出版的艱辛,他卻說這本書是“自慶”之作,只花了四十天就寫完,自吹自擂、目無讀者。僅憑這段話就足夠讓一批自居端正的知識人惱怒——才寫了四十天?不認真!自吹自擂?不要臉!但這就是李敖,心大。他的一生橫貫抗戰到世紀之交,苦難經歷得多了,但他很少兜售苦難,即便出入監獄,他也是笑著進、笑著出。/<font>

有人說他自戀到極致。的確,證明李敖自戀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在自傳裡把自己和魯迅等而論之,又說別人不吹捧自己,他才自賣自誇。李敖最有名的一次豪言,我至今猶記:/<font>

“五百年來中國白話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font>

他還四處放言,稱自己“將成為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結果有人向漢學家馬悅然求證此事,馬悅然說:“他(李敖)寄給我那麼多書,但我一本都沒看過。因為要看的太多,顧不過來。另外,我看書習慣自己挑。”/<font>

於是有人來批評了。小說家陳村曾公開發文批他:“一個人被單獨囚禁在牢裡,必須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氣。需要點大話和空話是應該的。李敖的‘大話癖’想必是那時落下的病根。”無獨有偶,另一位作家餘傑批評李敖從一個學者變成了娛樂人物,他認為:李敖“由於性格中過於自戀的弱點,使他一直渴望處於鎂光燈的中心,於是便開始了作秀”。/<font>

但李敖也敢於自揭其短。在自傳中,他自曝曾經身患前列腺癌,為此做手術,陰莖長度受了影響。男人的命根子,對男人的意義不言而喻,男人若陰莖短小,他是羞於說出的,因為這有損尊嚴,但李敖卻笑稱:“我生怕死後解剖時,被臺大醫學院師生議論,誤以為李大師天生那麼小。”/<font>

李敖活躍於臺灣,在講究政治正確的年代,他的大嘴巴卻很不“政治正確”。他敢於揭穿冠冕堂皇的說辭,道出人物與事情的本來面貌。比如:國民黨對於解放戰爭時期隨軍赴臺的人士,美其名曰“愛國義士”,打著“反共抗俄”的旗號,宣傳赴臺愛國者的故事,但李敖借父親的例子戳破了“皇帝的新衣”,原來,他父親隨國民黨去臺灣,不是為了愛國大義,只是怕自己不去,國民黨又說他是“漢奸”。/<font>

在臺灣,李敖是出了名的政治異見者。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他沒少說國民黨的貪汙腐敗。蔣經國改革後,專制的天下漸漸變色,民進黨等其他黨派開始挑戰國民黨的地位。但李敖不但罵國民黨,對宣傳所謂臺灣自決的民進黨也沒好臉色。他內心認同的是“一箇中國”,所以,他不只一次發文抨擊臺獨的荒謬自大。/<font>

這位文壇老頑童不但在文學和政治上指指點點,還毫不掩飾自己的好色之心。李敖一生交過不少女友,有胡茵夢這樣的當紅藝人,也有細膩的日本女人,有虔誠的基督徒,也有英國血統的“咪咪”。他坦白自己擇偶的標準,當《人物週刊》問起時,他說:“瘦、高、白、秀、幼。”/<font>

在戀愛裡,李敖的確是標準的風流,用如今的網絡流行語,也可謂“渣男”。1980年5月6日,他與胡茵夢結婚,二人卻只做了“百日夫妻”。李敖也沒少做一牛吃二草的事,不安分的他曾透露,自己交往過一位姓黃的漂亮女子,跟他在一起時卻是已婚。李敖的好色也成了論敵譏諷他的談資,按說在世俗倫理上,這些可謂汙點了,但李敖看得開,八十歲了仍開誠佈公。/<font>

/<font>

舊時王謝堂前燕/<font>

李敖譽謗一生,但活得瀟灑。古來聖賢皆死盡,唯他李敖喋喋不休。做人猖狂,難免付出代價。李敖蹲過兩次牢房,原因撲朔迷離,有人說是他得罪了當權者,也有人說第一次是他資助臺獨,第二次是他侵佔他人財產,但李敖反臺獨的立場其實十分鮮明,讀過他作品的都知道,李敖這輩子貫徹三件事——反臺獨、罵國民黨、談戀愛。/<font>

他的一生值得書寫,跌宕起伏的經歷與學貫古今的思想積澱出厚實的生命厚度。李敖寫過很多書,字數加起來比梁啟超還多,但他的人生比這些書還要精彩。/<font>

著述甚豐也給評議者留下難題,他的作品太多了,窮盡多少時間才能看完?如何從中選出重點,如何對這位大作家總而論之,這是個難題。其實,這也可以視作李敖對傳統人物評議體例的反詰。你要提煉關鍵詞?那我偏來個泥沙俱下,讓你摸不著頭腦。你要給我蓋棺定論?我就把人生所有複雜性拋給你看,你能否接住其中的分量?李敖是反詮釋和概括的。所以,不要試圖用一兩個詞概括李敖,也不必神話他。/<font>

這部《八十自傳》裡可以管窺李敖如今的心態。對於身前生後事,他看開了,但他的看開並非不計較,他反對對汙濁之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怒斥集體的沉默。即便頭髮花白,他的文字仍充滿力量,不是“和誰都不爭”,而是“一個也不寬恕”。/<font>

《八十自傳》也是讀者回望現當代中國的一個良機。人物傳記作為記錄歷史的一種方式,對後人回顧歷史發生的真實面貌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李敖豐富的一生恰恰是我們走入中國現當代歷史的一個楔子。/<font>

在李敖的自傳裡,那個被浪漫文人描述地自由熱烈的三十年代,其實是“中國人最倒黴的年代”,餓殍遍地、民不聊生;臭名昭著的軍閥,卻比國民黨更加禮待知識分子,張作霖在孔子誕辰時還特地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各個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而出賣了外蒙古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原來並不是單純的美國授意,還出自蔣介石的決策錯誤。/<font>

與宏大歷史相對的是細枝末節,後者看似漫不經心,卻更能鉤沉大歷史中小人物的生活面貌。局內人在回憶重大時刻時,多少會受個人立場左右,反而是談生活的細枝末節更真切。李敖對老北京、太原生活的回憶,對爐子與煤球、衚衕小學、基隆碼頭、日本顧問、臺中一中等人、事、地的描述,一點一點地拼貼出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初讀饒有趣味,細細品味,卻心生悲涼,這都是動盪歷史裡的一點苦中作樂,苦日子過多了,活著的人更懂得自嘲。所以俗話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font>


/<font>

橫眉冷對千夫指/<font>

其實,李敖這惶惶幾百頁的文字,最終不過是要提倡六個字——說真話,明是非。很多人都說要認真、求真,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別說追求真理,說真話都成了我們時代的稀缺本質,大部分人只是在說“體面的真話”、“不得罪人的真話”。但一個真正認真的人,他容不得半分矯揉造作,他首先對真理負責,對自己心中的是非公義負責,而不是朋友的臉面、自己的名譽。李敖這輩子說了很多真話,得罪了很多人,他說的對不對另說,但他的確在踐行自己提倡的準則,從這一點而言,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知識分子。/<font>

說李敖是知識分子,絕非隨大流的品評。我對知識分子有嚴格的標準,知識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也不是簡單的學者、作家、批評家、媒體人。我們身處於一個阿貓阿狗都能被稱作知識分子的時代,卻也是有識之士羞於自稱知識分子的時代。有時候,你說一個人是知識分子,人家還覺得你在罵他,被汙名化最嚴重的,就是公共知識分子了,所以有“臭公知”的說法。知識分子其實是很難當的,最基本的兩點,要有思想的洞見和行動的力量,這兩點,李敖都具備,他當得起知識分子的身份。/<font>

無論是眉眼還是言談,知識分子李敖都透著股狂傲勁,像一位魏晉名士穿越到現當代中國。當社會體制固化,環境愈發溫吞,李敖的狂傲就顯得刺眼。別人說他特立獨行,不是他選擇特立獨行,只是太多人自覺選擇平庸。/<font>

李敖把自己對“真”的追求覆蓋於交友與做事中。交友,他認為真正的朋友是“我疏遠了他們、他們仍挺身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邊的人”。所以他一生朋友不多,但個個交情深厚。這方面,他倒是有儒家的風範,《論語》裡有一句話,叫“無友不如己者”,朱熹解釋道“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君子求在於“我”,而不在於“他”,所以儒家交友很講究,不僅僅是求一時的歡愉,還要看彼此是否有一個向善的追求,在李敖這裡,是是否講是非公道,有沒有對真理的追求。如果沒有,就算不得真正的朋友。/<font>

做事,他不會輕易與陳規陋俗妥協,他看到什麼,便說什麼。在臺灣的幾十年,李敖可謂“知識界的恐怖分子”,動不動就攪和了官僚和文化人士的和諧清夢,他素以直言、巧言聞名,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能戳痛論敵的脊樑骨,頗有二三十年代魯迅的風範。他也是一個行動家,不但在政論節目中回應敏感話題,還曾積極參與一些抗議當局不公的活動當中,力圖啟蒙臺灣民眾、刺激知識界參評的熱情。外界很少知道的是,李敖還是中國最早一批錄製個人電視網絡社論節目的人,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設的《李敖笑傲江湖》、《李敖秘密書房》可謂先行者,比《羅輯思維》《曉說》《文茜大姐大》等同類型節目都要早。/<font>

今天,李敖已經是馳名中外的作家、思想家,著作等身、軼事流傳,但他在現當代中國思想界、文化界的分量仍被低估。李敖的文字不僅具有洞察力,而且徜徉著率性的幽默,在這一點上,他與錢鍾書一脈相承。幽默是一種難得的境地,容不得半點油滑,說一個段子、編一個笑話算不上幽默,沒有充分的涵養和氣度,一個人只能裝幽默。但在李敖的雜文和回憶錄中,幽默如同清水裡的金魚,在讀者眼中閃閃發光。/<font>

將來,李敖的價值會水漲船高,因為現實總是缺什麼便頌揚什麼,說真話、明是非的人少了,李敖這樣的人就會化身為經典的符號,被後世反覆唸叨。這也是康梁重提王安石、“新青年”驚歎《狂人日記》的原因,東西罕見,人就會珍惜。/<font>

香港作家馬家輝說:“拳王阿里年輕時打出一拳,有三百磅,老去之後,打出一拳,仍然有一百八十磅,比百分之九十的拳手都更有力量。(李敖)他正是”文化阿里”,於老病之際揮拳,仍然足以把你打死。”如今,這位“文化阿里”臥病在床,插著鼻胃管,一生狂傲的他,半個世紀風風風雨雨,也終於到了畫上句號的時刻。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李敖絕不完美,甚至自大自戀,但身處歷史鉅變的時期,他為中國知識分子做了一個表率,他的一生對得起知識分子的良心。/<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