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蜀国的派系之争

蜀国有三大派系。

论蜀国的派系之争

第一派系是徐州派系,跟刘备时间最长,也是最忠心耿耿的,比如孙乾、简雍、糜竺、陈到等人,但是人数上不多,能力上也偏弱。这些人在蜀国建国之后,普遍被封了比较高的闲职。在蜀国的政权中并不是主流派系。

第二派系是益州派系,属于本土派系,这个派系一开始的领袖人物是法正,法正死后李严成了领袖,刘备死后把李严也作为辅政大臣之一,也是为了笼络这个派系的人。这个派系人数众多,原本应该成为蜀国赖以依赖的主流派系。可惜一直受到诸葛亮的压制,没有很好的发挥。当然同时由于刘备是外来者,所以他们对蜀国政权的忠心度也是最低的,感觉没必要为了一个外来的君主效死命,所以在蜀国后期这群人占了主流的声音,导致了刘禅向曹魏称臣。这里面,谯周就是典型的人物了。对于谯周这些人来讲,效忠蜀国和效忠魏国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哪边发的俸禄高就行。

第三派系是荆州派系,刘备到益州之后,把荆州的精英团体带到了益州,包括诸葛亮、庞统等在内的,人数虽然不能跟益州派系抗衡,但是是蜀国的主流派系。即使诸葛亮死后,荆州派系的蒋琬、费祎、董允先后担任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牢牢掌握着蜀国的政权。向朗属于荆州派系的,是司马德操的学生,也就是说和诸葛亮事同学。诸葛亮一直都非常刻意的培养荆州派系的人才,包括马良、马谡、向朗等人,都是他培养的对象,当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时候,向朗就是他留守在后方的钉子,诸葛亮对他也非常放心。

应该说,蜀国的派系之争是导致蜀国的实力逊于魏国和吴国的重要原因。蜀国官员的重要来源应该是益州的人才,然后蜀国的统治者对益州的人才缺乏信任,益州的人才对蜀国政权也缺乏归属感,导致最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断层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