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川劇編劇徐棻⑦|提攜後輩的伯樂 今年正式掛筆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徐語楊 攝像 關天舜

/人物檔案/

徐棻,1933年生於重慶,國家一級編劇,川劇史上第一位女劇作家。代表作《王熙鳳》、《死水微瀾》、《目連之母》等,3次榮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兩次榮獲“文華大獎”及“五個一工程獎,“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⑦|提携后辈的伯乐 今年正式挂笔

在徐棻的書房,幾本《大明王朝1566》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對這本書的作者劉和平,徐棻有提攜與知遇之恩。那是1993年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戲劇節上,劉和平編劇的《甲申祭》遭遇爭議,因為這個戲思想超前,但徐棻喜歡超前的東西,對它大力推崇。雖然徐棻並不認為《甲申祭》獲得當年戲劇節的一等獎與她的發言有多大關係,但劉和平卻記住了這位仗義執言的前輩。

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⑦|提携后辈的伯乐 今年正式挂笔

徐棻是名副其實的伯樂,從事編劇寫作58年,她直接或間接幫助過不少人。單說“梅花獎”就有8名:其中僅川劇演員就有“二度梅”2名、“梅花獎”5名,還有舞劇演員1名。此外,因為她的戲而獲“文華大獎之單項獎”、“白玉蘭獎”,“中國戲劇節單項優秀獎”的也數不勝數。

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⑦|提携后辈的伯乐 今年正式挂笔

眾所周知的川劇名角兒曉艇、劉芸、田蔓莎、陳巧茹等都因演出徐棻的戲而名聲大噪。已故著名導演謝平安,因成功執導徐棻根據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瀾》改編的同名川劇,而獲得個人第一個文華獎。“二度梅”陳巧茹演了徐棻11個戲。著名戲曲作曲家王文訓,也是徐棻率先發現並提攜的。

沒有政治職務的徐棻,稱自己是個白丁。“我沒權,但是我有話語權。戲來了,我覺得誰演合適,我就要提出來。不厭其煩的找導演和領導去說。有很多人恨我,但是我不管,我永遠把藝術質量放在第一位。”徐棻愛才,只要是有才華的人,創造條件也要用。“用起所長去其所短。但是我們不一定成為朋友,可以用他演戲。”

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⑦|提携后辈的伯乐 今年正式挂笔

徐棻的理念是:再好的劇本一定要有好演員,沒有好演員是體會不出來的。在她看來,演員是有高低、文野之分的。所以排她的戲,一定要“坐排”,她會告訴年輕的演員,這部戲的主題思想是什麼,潛臺詞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寫,“我帶去了這個風氣,以前川劇院排戲都是這麼個規矩的,所以我很在意培養演員。”

除了田蔓莎、陳巧茹等,徐棻還注重丑旦的培養。“這是作料性的人物,像做菜的鹽一樣。所以我的戲裡面幾乎都有丑角。”但當時的川劇院沒有這類女演員來演丑角怎麼辦?徐棻就自己尋找這類好苗子,自己培養。馬麗就是其中一位。“我老叫她演。丑旦很出彩啊,有掌聲啊,而且她演的是挺好的。”

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⑦|提携后辈的伯乐 今年正式挂笔

戲劇創作之外,徐棻還寫了幾部小說和電視劇,在她看來,劇本文學和小說都是文學體裁,兩者有共通之處。“戲劇是電影、話劇之母,它們都離不開戲劇。高爾基說,戲劇是所有藝術中最難的。兩個鐘頭是一群人人生的橫斷面。我為什麼都可以寫呢?因為我掌握了戲劇的規律,寫其他的也就不難了。”

徐棻的小說,引進了戲劇的東西。“戲首先是第一人稱代言每個人的心,通過自我表現的東西發生矛盾衝突表現主題。小說是敘述,劇本是行動。戲劇還要不斷的創造危機和懸念,要用動作來創造。我之前寫電視劇,導演說可以直接拿來當分鏡頭用了。我寫的時候有畫面。我的小說裡頭有戲劇因素,我不走西洋小說的路子,現在的人坐不住看那些東西。我就引進戲劇的東西。”

年年宣佈“掛筆”的徐棻,在去年寫了個大戲,今年上半年寫了個小戲之後,真正“掛筆”了。如今,她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70年文章、資料整理出來,“算是一個紀念,給兒孫也好,給同行也好,或是有些經驗,或是留點教訓。”

下期預告:

巴蜀鬼才魏明倫,1941年生於四川內江,人稱“巴蜀鬼才”。身兼演員、導演、編劇、作家數職,國家一級編劇。寫有《易膽大》、《潘金蓮》、《巴山秀才》等一系列優秀戲劇文學劇本,並擔任電影《變臉》編劇,該片獲得中國電影節華表獎、金雞獎等重要獎項。1987年新華社《半月談》公佈魏明倫為中國當代九大劇作家之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