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形意拳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從清朝乾隆以來,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廣泛的傳播。其產生和發展受到了晉商的影響,各代武林先驅在不同地域承傳著原傳心意武學的基礎上,結合自己保鏢護商的實踐不斷研創、學習和充實。特別是晉商發源地的晉中各縣,如祁縣、太谷、榆次、平遙等地在形意拳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均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宣統三年(1911年),李存義在天津創辦中華武術會,團結武界同仁,培養了一批優秀武術人才。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2012年8月25日至27日,太谷縣舉行第三屆中遠威杯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共有來自美國、尼日利亞、俄羅斯等6個國家53支代表隊5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比賽除了設置前六名團體獎項外,還分設了男子、女子各四個組別獎項,以及體育道德風尚獎等 。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體式、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十二形(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駘、鷹、熊)為主。其練習要領:一要塌腰,二要縮肩,三要扣胸,四要頂,五要提,六要橫順,七要鑽落翻分明。塌腰,即尾閶上提;縮肩,即兩肩向回抽勁;扣胸,即開胸順氣;頂,即頭頂、舌頂、手頂;提者,即頸道內提,橫,即起也,順,即落;起,即鑽也;落者,即翻。起亦為橫,落亦為順 。

形意拳—中國傳統武術

在前人的基礎上,現在的太谷縣人民為了普及形意拳,對拳法進行了編排,從而使得平民百姓也能隨手打出形意拳,在太谷縣的各大中小學都會對學生進行形意拳的普及教育,真正能夠讓中國傳統武術流傳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併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