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特殊的「身份證」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多種水果相繼在這個季節成熟,葡萄就是其中之一。而對於我區五臺街道西堯村44歲葡萄種植戶張志斌來說,用傳統方法種植的30畝葡萄卻因與眾不同,有著一張特殊的“身份證”。

今天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有著17年種植葡萄經驗的種植戶張志斌,在成熟的30畝葡萄地裡隨意摘取了三串葡萄,送到快遞公司打包運送。

他要把精心種植的葡萄送往蘇州權威檢測機構“歐陸”進行農藥殘留檢測,而這樣一個大膽的行為需要他在前期種植葡萄的過程中比常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遇到更多的艱辛。

一張特殊的“身份證”

一張特殊的“身份證”

五臺街道西堯村葡萄種植戶 張志斌

2000年種的葡萄,在戶縣草塘鎮寺北村種的葡萄,種了十一年葡萄,2000年到2011年。2011年,我們草堂鎮西高新把我們的地啥都徵了,也種不成了。

沒了土地的張志斌,幹了兩年別的工作,但他的心裡卻始終割捨不下種葡萄這件事,兜兜轉轉又種起了葡萄。2013年他在周邊區縣找了幾個月,終於在我區五臺街道西堯村找到了理想的50畝地。開始實踐研究不用化肥,不打農藥,單靠施有機肥,用傳統方法大面積種植葡萄。這一試就是5年。不用化學手段種植葡萄首先要克服病蟲害以及生長、掛果所需營養的問題。

一張特殊的“身份證”

葡萄園管護工人 李曉麗

一直從三月份除草,梳花、收果、套袋、修枝,一直到現在都要除草,所有都是人工做的,從來不用打藥。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與不斷反覆實踐,張志斌研發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種植葡萄的傳統技術方法。而這樣的方法能否經得起科學檢驗呢?一週多的時間,蘇州“歐陸分析”的檢測報告出來了,張志斌種植的葡萄檢測出的300多項農藥殘留物項目全部合格,結果均為零。

這樣一張特殊的“身份證”,既是對張志斌種植17年葡萄的一種認可,也體現出他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感。他的葡萄已陸續銷往全國,最遠已銷售到北京。下一步,他希望自己的葡萄能被西安城運會的運動員們品嚐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