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卸任:這些年總結的6條創業乾貨

今日馬雲宣佈,明年今日馬雲將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

詳細如下:

马云卸任:这些年总结的6条创业干货

馬雲大學畢業後在學校裡當了6年老師,走出校門去創業時他想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沒關係,失敗了就再回來當老師,最初創立阿里巴巴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這些年,馬老師在公開場合分享了很多關於創業和企業管理上的乾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關於建議

在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可以通過阿里巴巴的內網對他提意見,但阿里倡導的是批評的同時提出建設性意見,而不僅是抱怨。馬雲說:“我們覺得批評是容易的,批評必須拿出建議。阿里巴巴的文化是你要想批評可以,但是你要拿出建設性意見來,罵人誰不會罵,你抱怨我們不會怪,但是你天天抱怨,肯定有老闆跟你說,你到底什麼情況。抱怨也得有正能量,你也得拿出建議來,你瞎抱怨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那你就應該選擇離開這個公司。”

關於開人

馬雲說過一句話,公司小的時候,重要的是怎麼招人。公司大一點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怎麼開人。他說自己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就是公司在大年三十開除了一位高管。這一關過了,才算是一個成熟的管理者。馬雲甚至說,在阿里巴巴,一位管理者如果沒有親手開過人,他就沒有資格去招人。

關於創始人的三件事

衛哲是嘉御基金的創始人,請教過柳傳志和馬雲,問他們企業管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兩個人的回答很相似,柳傳志說的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馬雲說的是“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三句話都一樣,只是次序變了。

衛哲問馬雲,這兩個次序哪個對,馬雲說都對。在企業的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次序。企業早期的時候,柳傳志說得對,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剛創業時,不要指望引進什麼高手來幫你落實戰略,只能用手裡的人做眼前的事,想太大也沒用。但是到了後期,企業能力也有了,也找到了很多錢,業務也穩定了,這時候就可以先定戰略,圍繞這個戰略需要的人去重新搭班子。所以創業時候,找到自己所處的階段很重要。

關於領導力

領導力是自然的直覺,必須要感覺到一些不太一樣的東西;第二是你需要接受訓練,領導力是要去培訓的。那些艱難的體驗、艱難的過程能夠成為很好的培訓素材。他發現,

優秀的領導者是非常積極的,他們不去抱怨別人,他們以不同的視角去看事情。

關於失敗

馬雲認為他在今天要做的是分享經驗,特別是犯過的錯誤。他建議大家說,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從其他人的錯誤中學習,不用從成功中學習,不要去聽成功的故事,因為成功背後有很多原因。

關於戰略

馬雲主要提煉了6個關鍵詞:使命、願景、價值觀、組織、人才、KPI。其中,前三個決定了組織的方向,後三個和具體的執行有關。

第一個是使命感。馬雲認為,使命感對一個組織來說最重要。使命感不是一個人相信,而是加入這個組織的任何人都相信。所以做企業一定要想想,你這個企業為什麼而存在。如果隨便一個員工都能說出這個公司的使命感是什麼,使命感就叫有了。使命感不是老闆說出來的,老闆要把它做出來。如果你真相信這是使命的時候,你天天在公司裡面重複講,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也要先問一下是不是符合使命,就能夠形成一種訓練,你的團隊的力量、集聚能力、人才的靠攏能力就強。

第二個是願景。願景就是公司要去哪裡,要發展成什麼樣子。馬雲說過,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橫跨三個世紀,所以阿里巴巴每一次的重大戰略決策,都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做這個事情對十年以後有沒有效果,如果對十年以後沒有效果,這個事情就不做。馬雲說,中國很多企業學習硅谷的模式,但是他不太喜歡,他喜歡西雅圖的模式。硅谷企業走的路線是風險投資,高速成長,風險投資設置五年到七年,它也希望你早點賣,希望你撤出。西雅圖模式是基業常青,像微軟、波音、亞馬遜、星巴克都屬於這種模式。

第三個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做事的方法。沒有做事的方法,沒有做事的標準,企業肯定玩完。所以馬雲說,阿里巴巴那時候的價值觀考核非常嚴格嚴明,形成阿里巴巴最早的鐵軍,然後團隊合作,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共同完成。每次的正面考核和負面考核,形成了阿里當時的文化,這一波人成了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一幫支柱。後來阿里巴巴做淘寶、做支付寶,反對的人有很多,但是這些人一旦決定幹,就會全力以赴。

第四個是人才。馬雲說,首先是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要找最合適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訓出來、磨合出來的,是爭吵出來、練出來的,天下沒有一個人招進來就完美無缺了,招進來一定是有問題的。其次,你招人是招你的老闆,你要找比你強的人,把他請進來,找可以當自己老闆的人至關重要。此外,小公司的成功是在於聘請什麼樣的人,找到合適的人會讓你的公司迅速起來;大公司在於開掉什麼樣的人,因為大公司裡面最容易出現那種不幹活的人。

有關人才,馬雲還提到了接班人制度。他說任何公司、任何崗位都要有接班人制度。輪崗是接班人制度最好的一點,公司越年輕的時候,越旺盛的時候,越要找接班人,越要建立接班人制度。

第五個是組織。馬雲說,組織問題更為關鍵,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企業一定要做的。如果人沒有,靠組織補;如果組織沒有,靠人補。比如,阿里巴巴和淘寶重大的組織變革,就是合起來打,或者是分出來打,支付寶本來在淘寶裡面,後來拆出來了。什麼原因,一是對手變化了,二是環境變化了,還有一個就是人才不夠。比如有些業務實在來不及,你人不夠的時候,不要全部都做,這樣會弄得一塌糊塗,乾脆停掉兩個業務,只有這樣才能做起來,有舍才能得,可以合的地方一定合,要分的時候一定要分。勢頭不錯就分;勢頭不行就收,收了以後馬上合起來,團隊人才進行輪崗。

第六個是KPI。馬雲說,所有人都討厭KPI,但是沒有KPI是不行的。KPI最忌諱是愚蠢的分法,我們今年做五十億,你分兩億,他分三億,這個太粗放。KPI是一個結果,要重視前面的事情,你要知道做好哪幾件事情才有結果,KPI在前面的分析極其關鍵。KPI是從下往上進行討論,但是從上往下做決定,決定是老闆做,KPI設得好不好,決定了一家公司第二年活得好不好。KPI的決定過高,讓員工一點信心沒有,過低了,你會越做越累。KPI是一種領導藝術,非常難,千萬不能KPI分解,如果明天要完成30億,你發現所有人都在考慮這30億從哪兒來,一定出問題了。你要考慮做30億,大概要做這樣幾件事情;做這個事情成功,要哪幾個人;做那個事情成功,要哪幾個人,這樣才對。

马云卸任:这些年总结的6条创业干货

叮叮叮,下課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